08/05/2015
跟財經名家投資10年賺80% , 怎做到財務自由?
昨日讀報,坦白說多年來已絕少讀報章的財經分析,但因為要寫這一篇稿,怎樣也得看看新聞了解一下吧?結果又是讀到許多不同股票行的代表人物推介股票的專欄,令人不解。
以昨天為例,有位仁兄建議於中電(002)67元時買入,現價是68.50元,目標是71元,買入原因是大市氣氛審慎,外圍加息預期不定,公用股可停泊。
他的建議不算錯,中電確是好股票,但要明白中電是公用股,當炒的日子時,此類股票升得慢;跌市的日子,他們跌得也慢,防守性強。他的矛盾點是把止蝕位定於66元。
試問67元買入,下跌一元便止蝕,這是甚麼策略?既然是好股票,為何跌了1.4%便止蝕?道理何在?此類專欄充斥大小報章和網站,既有目標價,又有止蝕價,看似攻中有守,進退有據,實際上是不負責任。
「你猜一下明天的股市是升是跌?」我問。
曾和不少股壇名嘴交談,不管是行內翹楚抑或少年股神,還是股壇金手指,都說不準明天的股市是升還是跌。
當然啦!影響股市的因素太多太雜,而且又涉及人的情感,怎可能準確預測股市的升跌,更遑論某一隻股票的股價是升是跌。我這樣問是無意義的,升又如何?跌又如何?問,只不過是想「證明」要預測升跌是如何不易!
但奇怪的是,這些股壇名嘴每天卻那麼容易給讀者/聽眾一隻股票,他們究竟是以甚麼標準去推介股票?他們為何必定有止蝕價?
又以昨日另一推介平保(2318)來看,現價108.7元,買入價107元,目標價120元,止蝕價100元,買入原因是積極發展互聯網金融,領先同業,預料未來估值將進一步上調。
既然互聯網金融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而平保又是最賺錢的內險股,又具創新力,是一隻潛質優厚的股票,那麼買入了為何不等它更上層樓,而只寄望12%的回報?
反之,既然有前景,為何在跌了5%便止蝕,不是應該加碼嗎?此外,現價108.7元,為何等到107元才買入,理據何在?
每次聽電台財經節目,打電話入去的大部分都是買入了股票才問主持人該股票的目標價,又或者買入後跌了,問會否回升至買入價?他們為甚麼不先問,然後才決定去買呢?
有怎樣的讀者/聽眾便有怎樣的財經名嘴/主持人,讀者/聽眾問股票號碼嗎?財經名嘴/主持人便給你號碼,各取所需。
我不相信這種分析,要達至財務自由,惟有靠自己。
2001年,由只有40萬元開始學習理財,到2005年時,透過投資已累積至過百萬元,之後不斷研究有甚麼方法可以把財富增值。因為我「時日無多」,人到中年,41歲才開始理財,過了四年,不算差,叫做有些基金,又有些股票。
當時聽朋友的建議,讀了一份周刊的理財專欄。該專欄十分厲害,由1999年以100萬元設計了一個模擬投資組合,至2005年竟變成500多萬元,增長五倍多。我每星期都追讀專欄,從中學習,也希望可以有五倍增長。
我只有100萬元左右,是他總金額的1/5,我想過,若照足他的股票模擬組合,但因本金少,只可買入1/5,也可搭搭順風車。那個組合有「往績」,升了500%,跟他五年,起碼有不少利潤。
事實上,該組合在十年來也有增長,上周的結餘是900多萬元,若以1999年開倉計,增長九倍;若我於2005年跟足它的話,理論上我沒有一倍利潤,也有80%以上,每年少於10%增長,滿足嗎?
如果我有足夠金錢退休,若財富每年有6-7%增長,確可以讓我安枕無憂,但我當時只有百萬,若照跟的話,今天只有180萬元,怎退休?
幸好,我沒有照跟,而是靠自己的方式,這十年,我的股票投資由100萬元做到超過1,000萬元,比那個開倉16年的投資組合賺得更多。
我如何做到?下周續。
本文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