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9/2015
理財要有清晰目標 10年有150個月人工
令我改變理財觀念的是《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他讓我明白中產為何永遠墮入財務陷阱,明白自己是多麼的愚蠢,把賺的錢都花光了。但令我有堅定信心走上財務自由之路的,是被歐洲媒體尊稱為「歐洲巴菲特」的Bodo Schäfer。他30歲已經做到財務自由,靠利息收入已可過著富豪般的生活。
他的故事十分跌宕,卻又十分迷人,將來再作介紹。和大家先分享的是他對金錢的思考方式。一個人只有改變他對金錢的思考方式,他才有機會成為真正的「有錢人」;否則,即使他很有錢,也不能留住金錢,最終會成為一個只懂埋怨一切,看不起別人成功,不相信人家成功的一套,躲在一角自吹自捧的可憐蟲。
六歲時,他爸爸患了肝病而需要住院一年,期間即使醫生認為他爸爸應該要靜養,他每天仍見到爸爸有很多朋友來訪。Bodo的爸爸是一個律師,閒時當義務律師,故許多貧苦人士來求他幫忙,聽取他的意見。但他每天聽到他們的對話都是和金錢有關,內容充滿怨氣,他們抱怨社會、抱怨其他人。
年少的他已經發誓永遠不要做窮人,因為貧窮令人很不快樂;他要做個有錢人,並下定決心要在30歲前做到千萬富翁。雖然到了25歲時,他賺了很多錢,卻仍然負債纍纍,他不明白為甚麼會這樣?
他爸爸出院後還活多了8年,在Bodo 14歲時去世。Bodo記得的是,許多人均說他爸爸是「工作過勞」而死,他不想像爸爸般,但爸爸的崇高形象令他要做一個好人,同情貧窮和受社會壓迫的人;但另一方面,他卻又討厭貧窮,要活得是個有錢人。
此兩種截然不同的價值觀,令他的心態猶豫不定;讓他感到困惑的是,他賺了許多錢,卻仍然債台高築,距離他要在30歲前做到千萬富翁的目標極為遙遠。
事實上,我們不也是一樣?
一方面我們批評地產霸權,責怪有錢人如何毫無良心,咒罵自己的老板只追求利潤,只懂「捽數」;但另一方面,我們自己又希望買樓收租,最好買完一層又一層,又想做有錢人,過有錢人的生活。
為甚麼我們大部分人均做不到財務自由?不是因為你不夠勤力,做得不夠好,而是你心態上沒有做好準備,一個做到財務自由的心理準備是怎樣?你只想有錢,以為有錢以後便不工作,走去嘆世界是最好。但請看看那些有錢人,八、九十歲仍上班的多著。為甚麼他們有幾世也花不完的錢,仍然努力工作,依舊上班呢?
財務自由是一個目標,有了目標便要制訂方法,並且要虛心學習;可惜大部分人瞧不起人,看不到人家背後的努力,只懂批評別人,這樣他又怎會成功?
在2001年開始學習理財時,有一層負資產的自住單位,和約三個月人工的股票和現金,但我定了一個理財目標,就是要在十年內做到有150個月的人工,這樣便做到進可攻退可守了。十年後我做到了,之後我再定下五至六年將理財目標增長100%,五年來我達標70%了,但自己看錯了市,蝕了不少錢,五年回報,打回原形。我沒有為輸了錢而睡不安寧,反而因認識自己的不足而明白將來投資應如何部署。我沒有自怨自艾,反而自我安慰,距離目標仍有一年多時間,我又重讀清崎和Bodo的書。我有信心在兩至三年內達標的,皆因之前買入的股票均按照自己制訂的標準,大藍籌、有息收、具壟斷性,相信下一個牛市時便可達標。
現在要做的是繼續累積本金,買入股票,加大倉底。
總結一句:理財要有目標,一個有明確數字、有年期,不只是一句財務自由,而是一句話,例如:五年儲100萬、或十年做到1,000萬等。
本文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你點睇】陳美寶、羅淑佩分別被任命為運物局及文體旅局局長,你是否認同新任命有助香港鞏固物流樞紐地位及促進旅遊經濟?►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