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5/2017
要等到搭橋、通波仔才叫病
(續昨)氣促、鼻塞、流鼻水、睡眠不足、睡眠淺容易醒、高血糖、高血壓、高膽固醇、消化不良、有胃氣、缺乏胃口、兩三天才有一次乾硬大便、尿頻、肝虛……很難想像這一大堆徵狀會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但事實上這是N女士的真實個案。
這位女士70多歲,是典型亞健康個案:「不算病的病」,頗為複雜,卻在銀髮族中常見。沒有藥物可以治「不算病的病」,有時候西醫會說是「退化」。人類沒有完美醫學,這種「不算病的病」其實是傳統醫學的空白,我們常說食療養生法叫「治未病」。
譬如心臟血管已經被血脂堵塞了一半,還是要等到情況更惡劣、需要馬上進醫院搭橋或者通波仔才叫「病」,但引起病因的血脂反而沒有藥物可以消除,所以手術之後若干年可能需要再次動手術,但有益的食療對減低血脂很有幫助。應該這樣去理解,各種療法其實是互補不足。
N女士接受「食療主義」的飲食建議,加上生物共振配合調整能量,一個月後大便情況已經改善,晚間可以進入深層睡眠,不再半夜輕易醒來,但N女士的健康需要繼續提升,同事Canny仍需努力。
N小姐說消化雖然改善,但走路多了還是容易疲累、肌肉軟弱、關節不舒服。生物共振測試掃描出她的上呼吸系統、腎和心臟都有不平衡,而且身體有炎症,可能是關節,也可能是肌肉或器官,甚至可能都有,但反而毋須太具體,身體只要按原來的天賜藍圖恢復機能,自然可以發揮自癒能力。N小姐在第二次到訪,決定除了食療,還會用一個生物共振的療程去調理身體,同時,她亦會開始食用布緯食療和飲山茱萸汁。(未完)
轉載自: 晴報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