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8/2019
【微軟敗走】「技術堆砌」成致命傷?武漢1.75億智慧城市爛尾收場
若論智慧城市數量,中國可說是冠絕全球,境內有逾500個城市正展開智慧城市建設。如此龐大陣容,當中難免有一些良莠不齊的現象,當中以武漢智慧城市的下場最不堪——籌劃5年、投資近1.75億人民幣(約1.95億港元)的項目,最終落得「爛尾」收場。更叫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竟是微軟首個在中國落地的智慧城市項目。
武漢開發區智慧城市構想圖(圖片來源:rhinescheme.com)
武漢開發區坐落於武漢市西南,瀕臨長江,距離市中心約30分鐘路程。(圖片來源:rhinescheme.com)
「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武漢開發區)於2013年12月宣佈,與微軟中國攜手建設武漢開發區智慧城市項目,並成立國有企業「武漢智慧生態科技投資有限公司」(簡稱武漢智慧)專責統籌一切事宜。
可是,項目還未正式動工,雙方便已鬧翻了。武漢智慧於2017年2月向法院提告,指控微軟中國違反智慧城市項目合同約定,令其產品及服務不能達到合同目的,故此要求被告返還已支付的軟件及服務費用,合共約3,280萬人民幣(約3,650萬港元),並終止合同履行。
根據原定計劃,武漢開發區採用微軟的Azure雲端服務和CityNext技術方案,構建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和平台。(圖片來源:rhinescheme.com)
2018年11月,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宣判,原告對微軟中國的控訴不成立;武漢智慧隨後提出上訴。2019年7月,法院判決駁回武漢智慧的上訴。最終,整個武漢開發區智慧城市項目只剩下一疊疊規劃文件而已。究竟當中出了甚麼問題呢?
微軟中國宣稱,武漢智慧不但延遲付款,又延期興建數據中心,加上武漢開發區相關負責人時有更替,以致項目未能如期進行。武漢智慧則反指,微軟中國沒有對武漢開發區實際環境進行充分研調,致使設計場景和產品配置與當地實際需求存在嚴重落差。盡管雙方各執一詞,但所舉列的卻統統是武漢智慧城市失敗之處,同時也是中國智慧城市項目的通病。
Microsoft Azure 是微軟的公用雲端服務平台,針對雲端運算、物聯網與大數據所需提供逾30項服務。(圖片來源:微軟官網)
技術主導可說是中國智慧城市的主流發展方向。以武漢智慧城市為例,產品和服務採購支出合共為1.75億人民幣,當中大部分金額用於購買微軟的智慧城市技術方案和雲端服務,但用於城市規劃和管理等資金卻不多。後來更發現,微軟產品在整個項目中幾乎沒使用過,微軟雲端平台的使用量更低於12%。
事實上,每個城市都有其環境獨特性,就算是一套設計非常優良的技術方案,也未必可以完全合乎每個城市的實際需求。生搬硬套某一套科技方案給不同特性的智慧城市,明顯是不切實際的做法。因此,在引進方案前,應先對城市環境進行實地調查,了解城市的獨特性和市民的具體訴求,從而調整方案以作配合。可是,微軟中國為武漢智慧城市設計IT方案時,竟然沒有到武漢開發區進行前期調查,以致出現了產品配置失當的問題。
此外,智慧城市項目不單是一項建設,更是一種策略框架,內裏應包含明確的發展目標和願景,並詳細列明城市整體的運行和組織方式。然而,德勤(Deloitte)於2018 年發表的《超級智能城市:更高質量的幸福社會》報告卻指出,目前中國大部分智慧城市的策略目標都不清晰。項目缺乏清晰策略,不但容易使興建過程出現不可控因素,更可能令項目在更換負責人後,偏離原有發展路線,甚至乎另起爐灶,致使項目無法依期推進。這正是武漢智慧城市遇到的問題。
由此可見,單憑技術堆砌是無法成功築起智慧城市。觀乎歐洲的智慧城市成功個案如丹麥哥本哈根與瑞典斯德哥爾摩,便採用問題主導的發展模式,針對實際民生訴求作出規劃部署。如此一來,智慧城市項目方可朝著具體而清晰的目標進發,避免淪為盲目跟風的投資建設。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