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13/03/2013

財政司司長理財應否保守?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雷鼎鳴

    雷鼎鳴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前系主任及榮休教授

    雷鳴天下

    本欄逢周五更新

  財爺在解讀預算案時,被問及是否過於保守。財爺答謂,若有人說他保守,他會視之為稱讚。這是符合他身份的回應,當財政司司長不能不保守,否則便不會稱職,後患無窮。

 

  財政司司長的主要職責應有兩項:第一是按基本法的要求,量入為出,亦即維持香港政府的收支平衡;第二是參與制定香港經濟發展的策略。

 

用錢方法要講究

 

  關於第一項,眾所周知,香港目前庫房仍然水浸,外匯基金有二萬多億港元資產,扣除萬多億的負債後,仍有1.35萬億可供財爺行使酌情權,決定如何使用。有如此巨額的款項(平均每名港人擁有近20萬元),香港確有條件還富於民或減稅。不過,用錢的方法必要講究,若每年有大筆經常性開支,終也會坐食山崩,香港政府一樣可退化至有如歐洲政府般欠下巨債。因此,我不相信負責任的政府會願意推行「全民退休保障」之類的政策,此等政策輕易可使政府每年耗掉千億元,我以前多次在不同地方已有詳細論述,不贅。

 

  較為穩妥的方法是用一次性的派錢或減免某類稅種(如薪俸稅或差餉等),而不是增加每年都要支出的福利項目,這類開支一「上了身」便不易擺脫。我一直認為現任特首是個「福利派」,從中央政府的角度看,找個福利派當特首有風險,因為其政策容易導致連年赤字,長期赤字則會帶來巨債,後者又容易引發金融危機。香港社會政府就算動盪不安,中央雖絕不會樂見,但對中國影響有限。不過,假若香港金融銀行業出現危機,中國的經濟隨時傷到「入肉」。去年政府換屆時曾俊華、陳家強、陳德霖等傾向保守的財經巨頭得以全部留任,可能正是中央為求保住香港經濟命脈的平衡術。

 

  財爺及他的團隊要參與制定經濟發展政策,這只是參與,未必事事有決策權。例如賣地多少、教育或基建可投資多少,權力便不見得都在財爺手上,他的角色可能與銀行十分接近。若有客戶要向銀行借錢投資,他必須提供抵押或提供資料,使銀行相信此項投資足夠安全或有利可圖,否則,銀行不會願意冒險把錢借出。同理,財爺肯向各政策局撥出多少資金,應取決於這些政策局能否有論據顯示這些錢能用得其所,而不是財爺說他有多少錢可用,大家想辦法把它花光花淨。

 

保守好過「大花筒」

 

  粗放型的凱恩斯主義者認為只要政府肯用錢,無論錢用來幹甚麼,經濟都會受到刺激而向上。但此類政策近半世紀以來在理論上早受到根本性的挑戰,在實踐上亦遇到巨大挫折(日本建的大白象機場、橋樑還不夠多嗎?其經濟哪有復甦迹象?),經濟學界的主流意見仍是政府可以用錢,但其效益一定要等於或大於成本,否則便是浪費。此等理財方法往往被視作保守,但其道理與銀行不願隨便貸款製造呆壞帳基本一致。假若我們遇到的銀行總管是個花花公子型的「大花筒」,我們必不敢把自己的身家都存放在該銀行。同理,若財爺理財審慎,就算被人視作保守,我們反而可放心一點。

 

轉載自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健康網購 | 6月限定優惠【送:明目藍莓精華36:1】乙樽► 火速行動

我要回應

放大顯示
師傅靈靈法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