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1/2021
新冠病毒太蠱惑,經濟復甦好難測
趁著送舊迎新的歲末假日購物季節到來,美、歐、日、澳等發達國家步調一致,全力推進新冠疫情緩和下的解封與經濟重啟活動。然而據過去兩年的經驗,新冠病毒「蠱惑多變」,各國的解封之路實際上是一次慌失失的冒險,隨時淪為米蘭昆得拉筆下的「永劫回歸」。正如荷蘭、奧地利等歐洲國家自上周末起再次收緊防疫措施,預示病毒未必如各國所願,在今冬乖乖為經濟復甦讓路。
(iStock)
「清零」走向「共存」驚險萬分
各國放寬防疫措施,力爭在節日假期及購物高峰期拚經濟,至少面臨兩種可能出現的危機模式:一是從「零容忍」走向與「病毒共存」的變數。從今年9月開始,新加坡為首的東南亞國家陸續從以往的「清零」,改為視新冠為流行病的「共存」模式。雖然獅城新冠疫苗接種率現時達到85%,令大部分患者維持在輕症,但從「清零」走向「共存」的過程仍驚險萬分。
(iStock)
9月1日,獅城單日新增個案只有180宗。到了10月19日,單日新增個案已直逼4000宗。衛生部門為防醫療體系崩潰,從各個部門抽調資源增加病床,並被迫將原擬放寬的防疫措施再延長1個月。然而潘朵拉的盒子已經打開,1周後的27日,當地單日個案首度突破5千大關,達5324宗,且大量個案是在短短數小時內錄得,醫院ICU病床的佔用率瞬間達到79.8%。
衛生部門緊急將一級方程式大賽的維修大樓改為後備醫院,但僅能提供600張床位。萬幸的是,次日新增確診個案自行回落至4000宗以下,並逐步維持在日增2500宗。不過,周三又回升到3500宗。新加坡擁有全球其中一個最高效的政府,而且人口規模較小。如果換了政府效率或應變能力較低,或是人口較多的國家,能否經得起類似考驗頗成疑問。
解封與封城永劫回歸
二是解封與封城交替上演,猶如「永劫回歸」。歐洲國家在疫情爆發之初,就傾向與病毒「共存」。然而這些國家在過去兩年,也隨著季節的變化或病毒的變種等因素,不斷在「解」與「封」之間輪迴。眼看著聖誕節市道將至,歐洲國家又要面對是否封城的困難選擇。
歐洲在11月初的1周內增加200萬宗新增個案,突破疫情爆發以來的單周最高紀錄。同期2.7萬人病亡,佔了全球新增死亡個案逾半,預計明年2月前會再添50萬亡魂。世衛建議歐洲各國,即使公眾打了疫苗仍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防止群聚等。
解封才兩個月的荷蘭,上周四(11日)單日錄得破紀錄的1.64萬宗確診,政府被迫宣布實施為期3周的局部封城措施,酒吧、食肆與零售店舖要縮短營業時間,公眾要盡量在家工作。荷蘭是首個重返局部封城的西歐國家,而奧地利政府亦緊隨其後,宣布約200萬未接種疫苗人士需家居隔離10日,並下令警方加強執法。
(iStock)
控制疫情是緩解通脹關鍵
由此可見,有關復甦、通脹、利率政策等問題的討論,不應忽略疫情的多變性及影響。美國財長耶倫亦意識到這點,她周日明確指出:控制疫情是緩解美國通脹的關鍵,因此在抗疫工作上取得進展,「是我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
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如果疫情在今冬失控導致歐美各國再度封城,對央行何時加息的爭論,就會瞬間切換成何時推出新的刺激措施。這些辯論也從側面反映出各國現時處理新冠疫情的一個特點,就是政界和經濟官員的吵鬧聲,已經掩蓋了衛生防疫專家的決策。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