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7/2023
中美關係進入「後氣球時代」
美國國防部發言人萊德(Pat Ryder)上周四(29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說,今年2月4日被美軍擊落的中國氣球在飄過美國領空時沒有蒐集情報。這一說法與拜登總統下令擊落氣球時的理由相距甚遠,當時美方高調譴責中國用氣球竊取美軍機密,危害美國國家安全。在場的記者可能懷疑自己聽錯了,要求萊德再次確認,萊德重複說,「我們的評估是,它在飛過美國時沒有收集(情報)」。
五角大樓發言人主動披露這一信息絕非偶然,曾以氣球事件為藉口推遲訪華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上月在接受訪問時,對氣球事件也有這樣的表述:「我們說了該說的,做了該做的,以保證這樣的事不再發生。只要是不再發生,這一事件就算了結了」。很顯然,他是在給自己找台階下,因為美方藉氣球事件大肆抹黑中國,已達到了宣傳效果,而且美國軍方沒能在打撈到的氣球殘骸中發現可以用來攻擊中國的證據,所以才想儘早「翻過這一頁」。
白宮借「去風險」推對華科技封鎖
美國媒體對萊德的講話只做了簡單報導,與美軍擊落氣球時的大肆渲染形成鮮明對比,其原因自不必說。中國的反應也較為溫和,未藉機高調抨擊美國霸道,顯示出北京也不想在這件事上浪費時間,因為「後氣球時代」(post-balloon era)美中對抗的新焦點是美國在高科技領域加緊對華實施技術封鎖和貿易制裁,試圖拖慢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發展。中國領導人今年多次出訪歐洲國家,也邀請了歐洲主要國家領導人和歐盟領導人訪華,目的是瓦解白宮牽頭的對華高科技封鎖,結果如何呢?
歐盟峰會上周結束,會議發表的聲明保留了此前對中國的定位,即中國是歐洲的夥伴、競爭者和制度性的對手,但同時也確認對「去風險」這一新政策達成共識,即在產業鏈和產品市場兩方面減少對單一國家的依賴,這主要是針對中國。如果將「去風險」落到實處,歐洲企業對中國的投資將會減少,中歐貿易也會走下坡。
幾十年來,國際貿易與技術轉促進了中國的經濟增長和科技創新,失去國際聯繫會對中國造成極大傷害。正因如此,拜登政府對盟友不斷施壓,要求他們與美國一起對中國實施技術封鎖,涉及的領域包括半導體及相關產品、精密機械、電腦軟件等等。歐洲企業可能會因此而遭受經濟損失,但當政府追求「政治正確」,與美國聯手搞「去風險」時,受傷害的企業也無力阻止。荷蘭將於9月1日開始對製造芯片的光刻機等先進設備實施出口許可證審批,意在阻止荷蘭企業對華出口,而最受打擊的當屬阿斯麥公司(ASML),該公司過往有近兩成的產品銷往中國。
拜登見謝峰意在為其言論「消除影響」
儘管中美關係處於建交以來的最低谷,但在明年美國總統大選前可能會保持相對穩定,主要是因為一旦發生中美衝突,很可能會影響拜登連任。美國選民主要關心經濟狀況、稅收政策、就業形勢、治安環境等內政問題,外交關係對選民影響較小。但如果出現有美國人傷亡的重大國際事件,在任總統無論怎樣處理危機,都會被對手猛烈抨擊,從而失去一部分選民的支持。例如1968年的越南戰爭和1980年的伊朗人質事件,前者令詹森總統(內地譯作約翰遜)放棄爭取連任,後者導致卡特總統競選連任失敗。有此前車之鑑,拜登自然不希望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因此提出「為中美關係加裝護欄」,旨在避免中美發生軍事對抗,防止「擦槍走火」,但他自己卻時常口無遮攔惹麻煩。
(中國駐美使館網站)
上周五(30日),拜登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接受了中國新任駐美大使謝鋒遞交的國書,並與謝鋒夫婦合影,中國駐美使館在網上發布了相關消息和照片。謝峰到任僅一個多月便得到拜登的單獨會見,可以被解讀為美方主動釋放善意,也可以被理解成美方試圖消除不久前拜登一次講話造成的不良影響,因為他在籌款會上的言論引起中方強烈抗議,有可能令布林肯訪華積攢的一點點互信化為烏有。要讓「講話事件」成為過去,防止它影響美國財長耶倫的訪華行程,就必須及時化解危機,而雙方官員則要迅速展開談判。雙方官員深知,安排一次橢圓形辦公室的單獨會面很不容易,但讓總統收回其言論更難。從過往的經驗來推斷,這次會見很可能是在中方「據理力爭」之下,雙方就「講話事件」達成的妥協,目的是維持中美恢復高層接觸的勢頭。時至今日,外交官的主要任務仍然是閉門談判,全力維護國家利益,而不是發推特做網紅。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