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5/05/2023

明搶你,激氣呀?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美債危機,市場普遍認為將釀成災難,但不少港人卻以為「災在天邊,唔關我事」。其實債務危機容易導致銀行倒閉,引發連串骨牌效應,而美國政府不思補救,不管國家信用和信譽,反而像無賴狗急跳牆,發窮惡明搶銀行存戶的錢。若你不幸是存戶之一,會有甚麼想法?

 

  美國矽谷銀行(SVB)是個好例子。有人會問,SVB宣布破產兩天內,美國政府不是說「存戶的利益一定獲得保證」,存在SVB的錢都能提取嗎?美國政府搶存戶的錢又從何說起?

 

SVB破產 搶錢序幕

 

  當日專營初創企業貸款的SVB破產後,由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FDIC)接管,那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最大宗銀行倒閉事件。當時不少人還以為SVB是小型銀行,不會造成類似08年金融海嘯的災難。先不說小型銀行倒閉會對民眾、民生、生活造成嚴重影響,也有引爆連鎖效應的可能。事實上,SVB是全美排名前30的大型銀行,在美國並非一家小銀行。

 

  美政府當局聲明指出,由於流動性不足及資不抵債,導致SVB破產。其後,美國第一公民銀行(First Citizens)便宣布以164億元(美元.下同)收購SVB,而SVB的資產卻高達1100億元,它是否因資不抵債才清盤,不言而喻。此外,美政府說「存款包賠」也並非由已破產的SVB賠,而是由存款保險公司來賠。

 

  為保障受保的存戶,FDIC將SVB所有受保存款,轉移到新設立的一家銀行,而SVB旗下17間分行在短期內重開,所有受保存戶可全數提取獲得受保的存款。至此,SVB破產的危機還以為已圓滿告一段落,豈料美政府搶存戶錢的惡行,在兩個月後才顯露出來。

 

海外存款不受保障

 

  早已於3月完成收購SVB計劃的美國第一公民銀行近日突然宣布,收購不包括SVB開曼群島分行的資產及負債,怎不令人譁然?一般理解,一家銀行在海外開設的分行,也計入銀行的資產和負債。如果一家美國的銀行清盤,位於海外的分行資產都不獲「保護」,那銀行的海外分支機構還有甚麼信譽?

 

  不過,事實擺在眼前,第一公民銀行不會承擔保障SVB開曼分行客戶存款的責任,反而由FDIC取而代之,親自接管開曼分行。FDIC引述《美國聯邦存款保險法》的規定,僅在美國國內的存款才會受保障,海外資金沒存款保障。

 

  FDIC還辯稱,沒有對SVB開曼分行帳面上的資金,包括存款以任何形式沒收,只是按照法律規定,存戶不會獲得賠償而已,這實與惡霸賴帳的嘴臉無異。因為銀行分行的責任本就應由母公司承擔,銀行一旦清盤,分行的帳面資金、資產應全被納入收購計劃中,以確保分行存戶的權益。

 

  今時FDIC選擇性地把SVB資產賣給第一公民銀行,這與傳統做法已明顯有分別,又不把開曼分行獨立處理,清盤並賠償給分行的存戶,反而提走全部存款,將存戶的錢全部「清零」,形同掠奪。

 

FRB瑞信 劇本相似

 

  及至上月底,第一信託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美:FRB)「接力」破產,由摩根大通收購FRB大部分資產負債,破產配收購的「劇本」便幾乎與SVB完全一樣。摩通的條件是:第一年支付106億元,5年後支付500億元及利息,以共606億元便可收購FRB價值2.075億元的資產。不過,摩通也只承諾支付全部存款,以及長期房貸,而沒有收購的「小部分」資產負債,包括FRB的公司債及優先股,這些就全賴帳。

 

  與SVB及FRB「劇情」發展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瑞信。瑞信是瑞士第二大銀行,它出現危機,瑞士便安排第一大銀行瑞銀收購瑞信。瑞銀原應要優先承擔瑞信的欠債,才處理股權,而瑞信債券持有人都是以香港、內地及中東的投資者為主,但瑞士政府和法院都裁決,瑞銀可免償還債務,而直接成功併購,即是:瑞銀賴帳已獲瑞士認可。

 

  開曼群島一直是擬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首選註冊地,SVB在當地設分行自然旨在吸引包括中資在內的亞洲資本。香港小投資者當然不會,也無錢存SVB開曼分行,亦很大機會不會買瑞信債,但只要你一天未成為全球首富,像LVMH集團的CEO阿爾諾(Bernard Arnault)般,有財富可供你一天便蒸發110億美元的豪氣,便應以此為鑑:莫以為存錢入美國或瑞士的銀行便會安寢無憂,因為原來他們可選擇性地「保障」你存款的權益。

 

  放眼全球,資金安全地難覓,還是存款在香港的銀行較有保障,起碼有最高50萬元(港元.下同)的補償。如有500萬元,覺得不放心,為分散風險,不妨分開5間銀行,各存50萬元。至於其餘250萬元,如想投資就買較穩陣的高息公用股好了。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師傅靈靈法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