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013-02-05 00:00:00

Everything is in beta:持續測試有益社企

  • 黃英琦

    黃英琦

    黃英琦一直致力倡議和推動社會創新、創意教育和文化發展。她在十四年前創立非牟利團體香港當代文化中心;六年前創辦香港兆基創意書院,為香港首所推動創意教育的高中;四年前創辦 Make A Difference創不同(www.mad.asia),推動創意和創新,促進年青人帶動社會的正面改變。 黃英琦更於12年九月成立The Good Lab好單位(www.goodlab.hk),這是香港首個具備社會使命的共享工作空間,孕育來自各界的社會創業家和創革者,推動社會創新,減低貧富差距。 黃英琦積極參與公職和社會活動,曾任民選市政局議員、灣仔區議員及灣仔區議會主席;現為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諮詢委員、藝術博物館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樹仁大學校董會成員及香港設計中心董事等。 她曾為《東方日報》和《明報》專欄作者超過十年,現為《AM730》的專欄作者,也是香港電台《Back Chat》時事節目及《新自由風》的主持,後者為黃英琦創立的網上電台。 黃英琦為美國加州布蒙拿大學榮譽文學士、香港大學教育碩士、嶺南大學及香港教育學院榮譽院士。

從beta版本的Gmail開始說起

 

  2004年的愚人節那一天,Google發佈了beta版本的Gmail,號稱可以良好的網頁郵件體驗予用戶,以及高達1個Gigabyte的儲存空間。當時不少人以爲這是愚人節笑話,沒有想到的是,經歷了反覆的改進之後,Gmail現已成爲全球最受歡迎的網頁郵件工具了。

 

  在這個故事裏,Google最早推出Gmail的時候,這個服務其實有很多的bugs,一開始的時候只是基本可以使用(當然,其體驗已經遠遠優於當時市場上其他的同類產品了),有很多功能都沒有,但Google不管這麼多,就決定直接將其推出市場。因爲他們相信,唯有早日進入市場,成爲一個大家都在用的產品,才有可能獲得用戶的反饋,而後基於這些反饋去對產品進行改進,使其更好用。

 

  事實上,據說Google公司每天會對Gmail進行各種小修改,而且會實時反映在用戶體驗上 ——換言之,Gmail是一個名副其實的beta產品。

 

  這其實也是矽谷所有其他創業公司的邏輯。矽谷的創業者深深明白,一個哪怕是再粗糙的原型產品(prototype)都要比一大堆的簡報更具吸引力,更能展現一個創業團隊的想法和執行能力。

 

  這樣一個原型產品又被稱爲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即是一個勉強可用,但可能性能不盡完美的產品。在Eric Ries寫的暢銷書《The Lean Startup》 裏對此有詳細的介紹。

 

  基於這樣的理念去做產品研發,可以有效降低研發的成本,以及縮短從研發到推向市場的週期。

 

  美國有家叫Skillshare的創業公司,旨在鼓勵人們分享自己的知識經驗以及技能,其創辦的過程就是實踐這一理念的一個典型的寫照。

 

  Skillshare的創辦人Michael Karnjanaprakorn曾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他們剛開始創辦Skillshare的時候,網站的頁面就是一個非常簡單但設計得非常用心的關於Skillshare是甚麼的介紹,以及一個讓網友填寫自己的電郵地址的方框,以此瞭解有多少人會對他們的項目感興趣。結果他們很快就收到了超過一千個要follow他們的項目的網友的電郵。他們這時候才去寫網站的代碼。他們開的第一堂課就是創辦人Michael自己上的。在一年多的時間,就已經有數十萬人通過他們的平台學習到了各種有趣的課程。他們在近兩年的時間不斷進行測試,把他們觀察到的用戶需求做成原型產品,而後推出一個beta測試版本,給人們來試,看到有哪些不僅如意的地方就馬上改進,然後即時在網站上反映出來。

 

除了軟件,還有甚麼東西可以是beta的

 

  事實上,沒有甚麼東西在一開始推出市場的時候就已經很完美。當電燈、電報、以及電腦剛被發明的時候,基本上都可以理解爲是一個beta產品。假如我們把這個比喻推廣到其他領域,例如,推廣到教育的領域 —— 爲甚麼我們不能將今日的教育系統看成是一個仍然處於beta階段的產品,而後想辦法不斷聽取用戶意見,然後改進它?爲甚麼不能把政府提供的很多服務也看作是一個beta的東西,廣泛收集用家意見,去持續改善其服務?

 

Release early, Release often的哲學

 

  beta其實不是主要的關鍵詞,比beta更重要的是持續改進,在開源軟件(open source software)開發的領域,有 release early, release often(早發佈,勤發佈)的說法。例如著名的Firefox瀏覽器就是基於這樣的理念去發佈其最新版本的。他們會有專門的bug tracker(臭蟲追蹤系統),讓用家提交軟件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有問題的地方。而一旦有某個bug被很多人報告,這個bug很快就會有人去跟進,並且去寫一個patch來加以改進,讓用戶可以隨時下載到最新的版本(可能就是昨晚才發佈的)。

 

社企可以從中學到甚麼

 

  爲甚麼同樣的事情不能在社企的領域發生呢?新生的社企其實也是startup,要經歷的東西跟矽谷的任何一個startup其實沒有甚麼兩樣。爲甚麼做社企的朋友不能從上面這些技術類startup的實踐經驗裏獲得一些啓發,將同樣的理念應用到自己的社企中去呢?社企也可以通過「早發佈, 勤發佈」的做法,讓用家及早用到它們的產品,並且把自己的產品看成是處於不斷的beta實驗中的東西,不斷吸收用家的反饋,及時去改進和重新發佈更新版本。

 

  記得William Gibson說過這樣一句話: 「The future is already here, it is just not evenly distributed yet. 」—— 矽谷技術人因爲終日浸淫於科技的海洋,可能比普通人更懂得如何借力於持續改進的力量。社企人是不是亦可以從他們身上取經呢?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師傅靈靈法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