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13

上FB源於寂寞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人是不是心中總懷抱著「不安」與「寂寞」呢?《不能不去愛的兩件事》的作者松浦彌太郎舉例說,我們認真工作。工作的動機可能是為了貢獻社會,可能是提升自己,或希望獲得經濟上的安定,但比起這些動機,最根本的理由其實是我們害怕貧窮,害怕被別人比下去,害怕被社會排擠等各式各樣的「不安」。

 

  我們總是想買新衣服,想把自己打扮得體面一點,希望自己保持纖瘦苗條,這些都是出自我們不想被人看低的「恐懼」。我們會為了非常時期而屯積物品;為了讓自己能夠更健康,買進健康食品或藥品。而這類行為的動機,恐怕也是源自想像自己「萬一發生不好的事」的「恐懼」。細想一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動。你一定會發現,有很多情況都是「恐懼不安」的力量在驅使著自己。

 

  另一個力量則是「寂寞」。譬如,Facebook、twitter便是最典型的例子。你之所以時時想與某人保持聯繫,便是因為你想要忘卻「寂寞」。戀愛、結婚、交友、加入小團體、找人聊天、寫信;或是藉甚麼事來表現自己、主動發布消息……這些行動其實全都是源自於你心中的「寂寞」。

 

  特別是在人際關係上,「不安」和「寂寞」這兩種感覺或許便是所有行動和思想背後的動機吧。人都是脆弱的,我們都不樂見任何失去。想從「不安」和「寂寞」逃開是不可能的事。你愈想逃,這兩種情緒愈容易緊緊跟隨你。所以,要掌握的,是如何同這兩種情緒相處。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不能不去愛的兩件事》

作者:松浦彌太郎

由 麥田出版社 出版

天地、商務、三聯及誠品有售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機場日前電腦系統故障,航班資料僅靠手寫白板,有旅客錯過航班感到失望,你認為機場處理手法是否妥當?►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