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2/2013

每個人都會孤獨而死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在長大成人的某個階段,人會強烈地感受到孤獨與寂寞。 就算有家人朋友或戀人在身邊,還是感覺自己孤單一身,覺得沒有人了解自己,一種疏離感充斥心頭。

 

  有人會在離鄉背井到外地讀大學的時候,或是初出社會的時候,品嘗到這種滋味。

 

  沒人打電話給自己,甚至連電子郵件都收不到。在那種時候,人便會有所認知:除非自己主動打電話,主動寄電子郵件,主動打招呼、與人見面,否則自己一直都會是孤獨的。

 

  意識到這一點,或許就代表你已脫下童年時代的安全救生圈,開始獨立。能接受人是孤獨的事實,便是長大成人的證據。

 

  長大成人之後,「孤獨與寂寞」並不會消失。即便交到友誼長存的朋友,找到共度終生的伴侶,但如果和親密的朋友疏遠了怎麼辦?如果和伴侶分手怎麼辦?如果丟掉工作怎麼辦?如果父母過世了怎麼辦?

 

  《不能不去愛的兩件事》一書的作者松浦彌太郎認為,擔心將來孤身一人不應該是你的問題,因為所有人都背負著孤獨而生,帶著孤獨而死。

 

  孤獨是生而為人的基本條件,是考驗,也是強項。因為只有不倚靠任何人的獨立個體才能自立行走,活出自己。人類生活的單位是「個體」,我們是一種能在團體中看出個人無可取代性的生物。接受這一點,孤獨便會轉化為你的強項。你會凝視自己,面對自己,與自己交往。生而孤獨的我們,只有自己才是我們到死為止的伴侶。

 

  置身在群體中確實會感到安心,與親密的人在一起的確很開心,但這些關係都可能在一瞬間消失。對自己多一點興趣,認識自己、接受自己,會有一個更好的人生。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不能不去愛的兩件事》

作者:松浦彌太郎

由 麥田出版社 出版

天地、商務、三聯及誠品有售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Fall in Fall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