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2013

《抗脆弱》對抗「黑天鵝」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因寫了《黑天鵝》一書而聲名大噪的學者塔雷伯認為,黑天鵝事件的發生是無法預計和衡量的,因此,面對不確定,最佳策略並不是妄圖預測未來,而是努力打造從變動中獲益的能力。他把這種關鍵特質取名為「抗脆弱」。去年底,他出版了一本名為《抗脆弱》(Antifragile: Things That Gain from Disorder)的書。這本書還沒有中譯,台灣《天下》雜誌有一篇他介紹「抗脆弱」的短文。

 

  脆弱的相反是甚麼?通常我們會認為是強壯、耐久、堅固、堅韌等等。塔雷伯認為不完全是。脆弱怕變動,比如你寄包裹時上寫「易碎,小心輕放」,就是說包裹內的東西脆弱,怕震動,怕混亂失序,希望一切平順。但是,脆弱的反義詞,除了強韌和不怕變動之外,還有更積極的意思,就是不但不怕變動,還歡迎變動,會因變動而獲益,這種喜歡變動、需要變動的特質,塔雷伯稱之為「抗脆弱」(antifragile)。

 

  這種想法,源自塔雷伯擔任了二十年期貨交易員的體驗。他說,期貨交易員眼中的世界,分成兩類:第一種是喜歡波動,能夠從波動混亂中獲益;一種是不喜歡波動,而且會從波動中受到傷害。

 

  塔雷伯認為:世界上的事物可分成三大類:脆弱的,強壯的,以及抗脆弱的。脆弱的東西害怕變動衝擊;強壯的東西不怕衝擊,但不會改進;只有抗脆弱的東西,才會因變動而得益,變得更強。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機場日前電腦系統故障,航班資料僅靠手寫白板,有旅客錯過航班感到失望,你認為機場處理手法是否妥當?►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