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4/2013

馬卓安的領袖哲學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這星期介紹前英國首相馬卓安關於做領導工作的一段話,他說:

 

  首先要尋找同伴。接著是凝聚團體向心力。然後每個人都要知道自己負責甚麼工作,要如何去執行。剩下的,就是朝著既定目標邁進。

 

  馬卓安(John Major),中國大陸和台灣譯作約翰•梅傑,1943年出生,英國政治家,1990-1997年任英國首相,是一個中學都沒有念完憑自修進入銀行界、踏足政壇的成功人士,在任首相前,擔任過財相和外相。這裏引錄他說的一段話,是關於組織一個執政團隊或受命領導一個企業必須有的歷程。

 

  任何大事,領導人不論能力如何超凡,光靠個人是絕對成不了大事的,必須依靠同伴。

 

  馬卓安講的是「同伴」而不是下屬,也就是說,不是僱請服從你的人,而是找願意同你合作、一起完成大事的人。一個人在社會上如果沒有一些這樣的朋友,那就注定做不了大事。接著在一夥同伴中交換對政治或企業發展的看法,凝聚共識,也就是凝聚團體向心力。然後就要弄清楚每個人的工作範圍,權力與責任,每個人都要自己去思考如何開展和執行工作,而不是最高領導者去代他設想和籌劃。接下來就是朝目標邁進了。

 

  說起來很簡單,但許多領導者都做不到,他們的失敗,或者在於缺少同心同德的同伴,或者沒有一個交換看法形成共識的過程,或者自己事事一把抓,事事過問,不放手給團隊中人去負責,這樣,領導者再有能力都不能成就大事。

 

  美國戰後的總統中,被認為最有領導能力的,是艾森豪威爾和列根,這兩位總統表面都是不大管事、週末必定休假的,但實際上他們都在幕後緊緊掌握住用人的關要之事。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夏日中暑高風險!即睇中暑迷思+預防措施!► 立即了解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