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2015
誇張的標題
樓市潛在的調整再次觸動了市場神經,劈價、減租、撻訂,近日頻頻成為媒體財經版頭條,七百萬樓價減區區十五萬,就被形容為劈價;沙田第一城395呎細單位眼鏡房上車盤跌破四百萬,就叫做平價盤,其實,同一個單位,五年前樓價原來只是百多萬而已;三十多歲高級打工仔買入已減價千萬、樓價仍要三千多萬的新界豪宅盤,被形容為低價接貨。以上種種,究竟是記者有問題還是市場真的出了事?
地產股及實體市場已經背馳了一段時間,前者預示的樓價潛在調整幅度是雙位數字,但實體樓市仍然缺乏客觀指標,說穿了乃基於市場流通與不流動之分、由基本因素盤算及情緒主導承托之別。
撻訂其實時有發生,就算大旺市期間亦然,忽然引起市場熱話,很大程度上是大市場環境,近期環球市場震盪所促成。經過六年多的驚人升幅,很多人不會承認、亦不想認同樓價是面對頗大調整風險。
而有別於每年預測一次物業市場要下調一至兩成,大行近日對未來一、兩年樓市預測來得異常審慎,往績關係,對他們來說,買跌輸面仍然偏高。假設其他因素不變,若稍後環球市場回穩、股市稍為上升的話,有關買家追價,樓價升溫的報道,很快又會重登頭版。
轉載自: 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