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2010
「秋官」來了、股災漸近?
人是非常奇怪的生物,意識形態極之容易受到周邊事物的影響。在金融學上,有一種理論被稱為「自我應驗預言」,就是當大家都認為某些事情會發生,事情最終也會朝那個方向發展。
筆者在香港長大,電視節目是筆者幼時社會上的最佳娛樂,鄭少秋(別號「秋官」)作爲70年代香港最受歡迎的男演員,更是一個時代的代表人物。
不過,在證券市場中,「秋官」的出現卻令人聞風喪膽。 近日,鄭少秋參與重拍的《書劍恩仇錄》在香港的電視台播放,再次引來投資界的關注,内地更有官方媒體邀請筆者撰文分析。
事緣在1992年10月,香港播放由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大時代》,他扮演的角色名為「丁蟹」,丁氏經常在證券市場的熊市中藉著拋空恒生指數期貨而獲取暴利。播映期間,碰巧港股暴跌,投資者損失慘重。自此,「秋官效應」(又稱為「丁蟹效應」)成為香港證券市場的一個奇特現象。
每當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集播放時,市場幾乎也會顯著下挫。這情況實在難以解釋,如果我們從金融角度去分析,這頂多是巧合中的巧合。不過,市場中,還是有不少人認為的確有「秋官效應」,歐美投資銀行在數年前更特別撰寫研究報告分析,導致「秋官效應」顯然成為國際金融新聞。
筆者統計過鄭少秋自1992年開始至近期主演的電視劇(無論是否重播)或亮相的節目,如:《大時代》、《笑看風雲》、《香帥傳奇》、《男人四十一頭家》、《天地男兒》、《新上海灘》、《江湖奇俠傳》、《神劍萬里追》、《世紀之戰》、《非常外父》、《血薦軒轅》、《楚漢驕雄》、《御用閒人》、《潮爆大狀》、《謎》、《香港傳奇-榮歸》、《一擲千金》、《天之驕子》、《桌球天王》、《望父成龍》、《書劍恩仇錄》及《神醫大道公》,股市下跌無一倖免。更甚的是連鄭少秋亮相的慈善節目、廣告、娛樂節目,也產生了同樣的巧合效果。
筆者認為「秋官效應」是屬於「自我應驗預言」的一種,由於部分投資者相信這特殊股壇現象,深怕相關效應必定靈驗,導致他們手中的證券投資將會下挫。於是,部分投資者便進行非理性的減倉,引致證券市場出現暴跌的情況。
由於不少人認為「秋官效應」確有其事,或許也就有一些用心不良的投機份子利用市場弱點,在相關期間中以「秋官效應」作為引爆點而人為推倒大市。從科學分析,當今社會財經理論並無有客觀的證據顯示「秋官效應」能左右到主流投資者界的投資選擇或偏好。
不過,由於在某程度上「秋官效應」已經成為「自我應驗預言」,人們也無法以科學資料來否定它。從理性角度分析,鄭少秋是香港一位資深演員,雖已經不再是青春偶像,但是還是有叫座力。他的劇集播放之時,每每是市場頂峰,風險自然較高。
另外,若干鄭少秋主演之劇集播放的時候也巧合碰上周邊投資因素轉壞。如97年底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底科網股狂潮爆破,2007年中美國次按危機等,加上不少劇集也是在第四季度的交投淡季播放,市場較容易受少許因素就大幅波動,眾多的巧合就造就了「秋官效應」這異像。
這幾天港股大升,看似「秋官效應」失效,不過有關劇集只是剛開播,股市未來是升是跌,月底才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