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2015
TSA 的存廢爭議
所謂TSA,是Territory-wide System Assessment 的簡稱,中文是「全港性系統評估」,是香港教育統籌委員會於2000年發布的香港教育改革報告書提出的改革措施之一。由2004年開始,於每年6月舉行,其目的是了解全港小學三年級學生在中英數三科的水平,希望藉此改善學生在這幾個學科的能力。這項評估並不計算學生個別成績,僅用以評估學生整體狀況,用來取代香港學能測驗的原有功能。
「香港學能測驗」,是香港教育署於1978年至2000年配合香港中學學位分配辦法舉行的測驗,由中學學位分配組統籌。2000年前,此測驗與香港中學會考和香港高級程度會考並稱香港三大公開考試,考生均為小學六年級學生。
教育統籌局終於在2000年7月4日公布取消學能測驗。可能有鑑於當時社會上充斥反對之聲,認為這是高風險的考試,也令學生承受不必要的壓力,往往要犧牲課外活動的時間用來補課。
可是取消了學能測驗,小學生進入中學,他們所學到的究竟達到甚麼水平?一旦沒有學能測驗,如果學校水平下降,學生的學習遠遠落後,教育工作者可能要到高中公開試時才得知,到時能否補救?於是TSA應運而生,當局認為這個考試設計,不用操練學生應付,是最低干擾學生的方法,只是對學生的基本能力測試,對學生個人也沒有多大影響,屬於低風險。
其實TSA的設計,是參考和援引西方對學生的評核方式而來,屬於舶來品,讓學校通過評核知道自己學生的能力,藉此保障整個社會的教育水平。只是這樣的評核,在西方社會行之有效,在香港這個華人社會,就會觸礁。因為中國人幾千年來,都有科舉制度的情結,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一有考試,不管是甚麼形式的測試,不少家長都拉緊了神經,這會對學校形成壓力,要督促學生爭取好的測試成績,而這種壓力,自然也會轉嫁到學生身上,一樣產生了很多流弊,小小年紀,不足十歲,便已感受考試的重擔。
無可否認,一有考試便形成競爭,在香港這個注重競爭的社會,要在競爭出人頭地,就要勤於操練,雖是小三模擬試題,也會愈來愈深奧。一個明顯例子,便是2015年10月25日,有傳媒請來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兩名成員、新民黨的田北辰與公民黨的陳家洛,試答這類坊間操練TSA書籍的23條數學題及8 條中文題。結果,田北辰23條數學題答錯超過一半,連中文題也答錯3題。
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一些家長已非議TSA制度,帶給學生太多操練和壓力。今年10月,一些家長在「臉書」發起「爭取取消TSA行動」,如今方興未艾。有家長發起「一日一信」運動,要將兒女沉重的功課電郵教育局。更有家長發動罷課作為下年6月罷考TSA做熱身,甚至建議家長各師各法,例如叫學童對TSA模擬測驗胡亂作答,務求當局不能有效收集數據以作評估,令TSA形同虛設。
教育局對這次TSA存廢爭議的回應,暫時只是承認有些學校應付TSA,確有過度操練的情況,但相信假以時日,學校會調整。究竟沒有了TSA,當局是否束手無策,想不出用甚麼去代替?因此只能支吾以對,敷衍了事。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