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2016
我的文化道具
不同圈子的人總帶點不同的氣質,在那圈子浸淫越久,那股味道越是濃烈,此乃有諸內形於外的表現;在眾多圈子之中,我比較嚮往文化圈,自知不足,成不了文化人,卻千方百計抄小路、充冒牌,致力攀附。
我無意毀謗,甘冒開罪天下一概「真。文化人」也得說一句,裝作文化人,似乎較混入其他圈子容易,皆因文化人的「道具」成本相對低。
最簡單莫過如背包永遠帶著小讀物一本,在公眾場合如地鐵車廂內,把小本攤張開來,是否認真閱讀,視乎個人選擇,但當全人類都在撥玩手機之際,一書在手已然穩勝,文化氣質即時浮現!
膚淺?造作?哈哈,我認 …… 但老老實實,帶在身邊的小本,還是我真想讀的,並非純作道具!
另一道具就是「咖啡」,低成本之餘又是我的最愛!
一杯咖啡,平的貴的也不過區區數十塊,拿在手裏,彷彿聽到咖啡豆磨打的聲音、嗅到咖啡豆煮沸起來的香氣;最具文化氣息的一幕,當然是在咖啡店坐上一、兩小時,呷一口咖啡、讀幾頁書,華麗轉身,混水摸魚,活脫脫又是一個文化人。
書本、咖啡此等道具以外,我還要加點精緻文具:一本形格的記事簿、一支慣用的筆桿、一片心愛的書籤,把讀著的窩心話一字一句抄錄下來;扮作文化人,練練字,自身固然受惠,形象上也順理成章、天與人歸!
網羅書店、文具、咖啡館於一身的小店,在台灣,十步芳草,在香港,基於土地問題,難矣;難歸難,不等於沒可能!近日在新界葵芳這個老化小區,便找到這樣的一道清泉……
小店空間有限,寸土寸金,店主竟然願意分割一半作為文具展示專櫃;根據我多次親臨觀察,顧客對於各式文具,還是以觀賞讚嘆為主,縱然成功出售,相信回報怎也不及賣餐來得吸引。
店主視文具為文化工具,小店遂以Toolss名之,那份重視那份堅持,乃尊重精神文明的透徹體現!
答應過店主不會近距離拍攝店內的文具產品,各路閑人真喜歡的,惟有親自走一趟,順道嚐一口三文魚意大利飯配一杯Long Black,my favorite!
文化道具不需太多,點到即止,就這三數樣,形態上已具神韻,內涵如何,不隨便開口胡謅,出洋相的機會不大,一路走來,我也扮得似模似樣啊!
【與拍賣官看藝術】東南亞藝術市場是下一個熱點?一探各地獨特及吸引之處!►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