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17
推積極財策 廣施德政
本周三,政府將公布2017-18年度的財政預算案。正如過去7、8年,筆者相信市民的焦點將仍是今次盈餘會否又再「爆燈」,上任財爺會否繼續其平均每年估錯30%的「偉績」。
本港財政穩健,但稅收單一,應該投入資源發展,如科研等多元產業。(資料圖片)
雖然公共財政的數字往往龐大,但其實相關的概念也很容易明白,而且要製造財政盈餘也實在不難。打個比方,我的公司生意正快速增長,若我希望積聚盈餘,絕對可以嘗試「有入少出」,任由辦公室已經又慢又朦的影印機放著,不升級新型號;漏水的窗口不補好;殘舊到已經彎起的地氈又不換新;連廣告預算也省下。換言之,只要不迎好而上,沒有為一盤明明是大好前途的生意「助燃」(Feed the Growth),為未來投資;相信不出幾年,公司的員工也會忍受不住日日壞的影印機及被雨水浸得霉爛發臭的地氈而跳槽。當顧客也再不能感受到一貫的一流服務水準,自然會連生意額和市場佔有率都一併失去,被本來落後我們的對手搶走;留下的,就只有龐大盈餘及一盤已經沒有持續性可言,很快就會連年赤字的爛生意。
無負債無赤字 竟倡議節流
這亦是我們過去9年,因為沒有因應市場的經濟需求和市民的社會需要急升而大幅投資開拓土地、廣建樓房、增加投放資源在教育、科研、旅遊景點、培訓醫生、增建醫院及社區支援等,致令今天的香港各個層面的服務都供不應求而水準下降;但卻要樣樣加價,令百姓叫苦連天及民生矛盾處處的寫照。
更甚的是,香港明明不是希臘,我們既沒赤字、更無負債。但上任財爺居然在2014年推出「0-1-1」節流方案,要求各政府部門在兩個財政年度內節流經常開支2%!大家未必明白這個方案對於限制政府部門的資源有多反智︰公務員每年都會根據薪級表增薪點(俗稱「跳Point」)以及通脹加薪至少4-5%,此消彼長下,粗略估計即是這兩年減少8%的實質服務量!難怪早前教育局要削減官津學校的圖書館津貼,據聞「0-1-1」方案更令每周本來清潔街道六次,減至四次,直接影響公共衞生和遊客觀感。
「0-1-1」方案是影響所有政策範疇的。我相信社福界以及在公營醫院內工作的各位前線員工,都想問問上任財爺︰香港社會沒有貧病傷患者需要照顧了嗎?我們公營醫院的醫護人手每天都在游手好閒「等收工」嗎?如果不是,為甚麼連福利和醫療範疇都要削減開支?究竟是誰在社會挑起矛盾?
上任財爺曾辯解說他任內可以推行的政策都有提供資源配合。但據悉,官場很多人都知道,在某些極重要的政策範疇(包括開拓土地)增加人手的要求,身兼土地供應督導委員會主席的前財政司司長,只批出了百分之十幾的開支,嚴重滯礙了建屋量,又促使了樓價上升,還引發了多輪辣招。這些事例說明,其實過去多年,香港的矛盾都是自己製造的。
削弱政府服務 致社會矛盾
筆者認為,新任財爺應必須明白「機會成本」的概念,自然便會了解龐大的盈餘和儲備,在今天這個樣樣不足、樣樣都貴的情況下,完全不是「值得開心」的事。過去七個財政年度,計回「派糖」和基金注資後,特區政府實際共錄得8,000億的財政盈餘,幾乎等於政府總開支的三成!8,000億,足以建80萬間公屋,可以立即3倍解決20多萬的公屋輪候冊問題;或者把公共醫療體系的容量增加4倍,肯定足以5至6倍應對人口老化;又或者把香港商場增加2倍,令中港矛盾絕跡!這些就是我們沒有迎好而上投資社會經濟的「機會成本」。
這些成本不會直接在政府的帳目中反映,但政府明明有錢,卻不為市民製造幸福,反而全方位製造矛盾的痛苦,卻是千真萬確!筆者希望,特首參選人林太早前承諾,若她當選將立即增加教育經費,是撥亂反正的第一步。
談到公共理財,往往有人把「審慎理財」掛在口邊。但筆者深信,這四個字不應該是政府吝嗇不投資社會經濟的藉口。文首的例子便已經說明,真正的「審慎理財」,還包括投資在把握結構性機遇之上,突破軟件、硬件的樽頸,把經濟規模做大,才能提供未來幾十年源源不絕的稅源。
適當投入資源 帶動新發展
近月通車的南港島線就是「投資在樽頸上」的好例子,新線把來往中區與南區的車程縮短近1小時,讓苦候鐵路多時的南區居民有更多時間,不論是陪伴家人還是工作賺錢,都是實際利民的回報。除此之外,這個本來欠缺生氣的舊工業區,還因鐵路開通而全面活化,多了幾間五星酒店、工廈被活化成初創企業孵化器(如Gensis);又例如,有機會在今天開標的鴨脷洲前駕駛學院地全海景地皮,成交價很大機會超市場預期,達到110億以上,這一切都充分反映,因鐵路開通帶來的總增值,肯定比政府在該區的基建投資高數以十倍。
也有說,香港需要較高的財政儲備水平,因為我們需要捍衞聯繫滙率制度,要隨時準備「打大鱷」。但筆者想提醒大家,特區政府上一次錄得財政赤字的時期,是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我們共錄得相同於9個月開支的財政赤字。但在2008年,我們面對了規模遠超「亞洲金融風暴」、破壞性亦大於1929年大蕭條的「環球金融海嘯」,特區政府在該年及其後的每一年仍錄得財政盈餘!
我們絕對要儲「落雨錢」,但天天嚷著要為世界未日作出準備,就明顯是一種用客觀數據可以容易醫治的病態。我懇切希望來屆財政司司長有為著港人盡量把握結構性機遇來發展經濟的「雄心」,及關愛社會的「愛心」,得以製造源源不絕的公共收入來持續支援弱勢社群,讓香港再成為一個每個市民引以為傲,既繁榮又開心的家。
轉載自: 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