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2014
高考難倒了考生,還是中國教改?
在中國,做學生非常辛苦。做父母,那更辛苦。為了讓子女念重點學校、重點班,真的是費盡心力,絞盡腦汁,運用各種關係才把孩子送進去。可我們的重點學校、重點班數量有限,那麼多的學子爭先恐後地往上爬,導致我們學生的負擔過重,父母親也是負擔過重。
學生的父母一直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就是「小孩子千萬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換個思維講,輸了又怎麼樣呢?你覺得會影響人的一輩子嗎?我以自身經歷為例,我從小就輸在起跑線上,念初中的時候,不只是念普通學校的普通班,而且是屬於最差的「放牛班」。
為甚麼叫「放牛班」呢?就是這班裏的學生,是絕對沒有希望繼續升學,初中畢業就要去就業的。我當時的想法是,準備做一個木工師傅。但是最後輾轉這麼多年,還是念完了博士。
不過,有我這種想法的人是極少數,大部分父母都逼著子女上重點學校,上重點班。為甚麼?我拿陝西省的高考舉個例子。2010年北大、清華在陝西省進行自主招生,參與的學生98.9%都來自于西安的五所超級重點學校。這就是為甚麼,學生的父母通過各種方法讓子女進入重點學校;就算沒進重點校,至少也要上普通學校的重點班。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的教育部等有關單位推出了所謂的「減負令」。你們猜過去幾十年裏,我們的教育單位、教育部門推出了多少個「減負令」?56個,1949—1967年推出37個,1977—2000年推出12個,2000—2013年,推出7個。我請問各位,學生覺得自己減負了嗎?根本沒有。
但我在這裏想給各位談一個悖論,就是「你可能減負嗎?」。美國人的第一志願是想上哈佛大學,日本人的第一志願是想上東京大學,中國人的第一志願是想上北大、清華。我們再看美國、日本、中國的高中畢業人數和大學錄取比例,美國想上哈佛的高中畢業生有0.06%的機會能最終被錄取,日本想上東京大學的高中畢業生有0.19%的機會,中國想上北大、清華的高中畢業生只有0.04%的機會。
所以各位朋友,請你記住,你想上名校就不可能減負。日本有句話,想上東京大學就得「四當五落」,即晚上睡四個小時的人,才有可能當選,進入東京大學;如果睡五個小時,那就只能落榜。你想進名牌大學,就一定要花大量的時間讀書,這就不可能實現減負。
不過不是每個人都想念哈佛、東京大學,還有北大、清華。很多人可能只是想去一本大學、二本大學,甚至專科。根據這個情況,美國、日本,還有中國的政府,就發展出一套獨立的教育體系。甚麼目的呢?分配學生進入不同的學校。
我們先來看美國。美國的生源分流是甚麼樣的制度呢?叫作「財富制」,只有有錢人才有機會唸名校。聽起來有點荒謬是不是?我給各位提供一組數據,全美國有 4%左右的中學是頂級私立學校,基本都是美國最有錢的人去唸。學費一年大約在3萬-4萬美元。他們請最好的老師,配備最好的設備,營造最好的環境。這些中學升大學的比例也是你不可想像的,平均而言,相當於其他公立學校的1.2倍以上,也就是比公立學校多出20%的升學率。我再說得具體一點,2012年全美升學率最高的32所學校,只有第9名的亨特學院是公立學校。
美國5%的中學是名牌公立學校。甚麼意思?美國所有的公立學校都是靠房產稅來養活的,他們的財政來源就是房產稅。名牌公立學校基本都處在豪華住宅區,那裏的房產稅征得多,給學校的投入自然也就高於其他公立學校,所以這些學校的品質,完全不輸頂級私立學校。
再往下看,美國55%的學校是普通的公立學校。它們就建在一般的社區裏,父母親基本都是中產階級,這和美國60%左右的中產階級比例也是吻合的。最後,美國36%的學校是給底層貧困人口建立的,可以說是師資最差的學校。那裏經費不足,設備不足,環境也很差。如果你進了這36%的學校的話,升學的機會很渺茫。各位朋友,這就是一個真實的美國。
我們再來看日本,它的生源分流被叫作「公平制」。日本是以公立學校為主,學校建設是由國家的財政負擔。它有兩個特點。第一,日本在100年前就實行了硬體設備標準化,每個學校都像克隆出來的一樣。運動場、教室、圖書館、餐廳都是一個樣子,就連吃的午餐也是一個樣子。
第二,師資標準化。日本有個非常奇怪的制度,小學、中學老師的薪水最高,幼稚園老師、高中老師還有大學老師的薪水排在第二等。而且日本還實施六年一輪崗。六年之後,公立學校的老師從這個區調到另外一個區,或者從城市調到農村去教學。政府為了鼓勵老師換崗的時候積極地去農村,給了日本公立學校老師公務員的待遇。
在這兩個標準化之下,日本的教育秉承的是一個公平的機制。你想考東京大學嗎?沒問題,只要參加全國統考就行,大家的考卷都是一樣的。最厲害的0.19%的人,最後上東京大學。其他人考不過別人,也別囉嗦。日本人和中國人一樣,非常重視考試,非常注重成績,所以他們的學生過得也非常辛苦。
最後看中國的教育制度。我們也是由國家財政來負擔公立學校的建設,但是我們又學美國把學校分成了三、六、九等。各位猜一下我們有多少重點學校?5%。我們的政府用大量納稅人交的稅去修建學校,但是卻把其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投入到5%的學校的建設上。各位有沒有聯想到美國4%的私立學校?但是別忘了,美國私立學校是私人出錢建的。我們把所有納稅人的錢,偏向性地只投給5%的學校,你覺得公平嗎?
我們再看是誰在念這些重點學校。我以北京市為例,它的小學升初中考試實行所謂的「三三制」,也就是1/3的學生是在初中所辦的「占坑班」裏考試成績優秀, 且在奧數等比賽裏獲過獎;1/3是有學區房的學生;1/3的學生是靠關係、批條子進的重點學校,特權等級在這一點上暴露無遺。
總結起來,就是中國的公立學校既學習美國的財富制,又學習日本的公平制,進而獨立發展出一個特權制。另外,這裏面還涉及一個區域性特權的問題。如果你的孩子想上重點學校,最好帶他來北京。我給各位提供一個數據,北大、清華在北京的錄取率是0.76%,在河南的錄取率是0.05%。也就是說,北 大、清華在北京招生的比例是河南的15倍。僅僅因為北京是北大、清華的所在地,所以就有超比例的招生名額。
如此看來,只要你們想讓孩子上名校,就得孩子、家長一起刻苦努力,不然就上不了,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邏輯關係。那我們能不能看到一絲希望呢?我覺得是有可能的。我就以北京市為例,2012年,北京市政府發佈了一個叫作《北京市中小學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的檔,其中就要求「15所名校以輸出優質資源的方式, 牽手15所位於入學矛盾和需求集中地區的普通校或新建校」,也就是讓城鄉結合部的孩子,也有機會能夠念名校;第二,要實施「一體化管理」的模式,也就是學日本的教育制度,師資力量標準化。
最後,我對政府的建議是,第一,恢復小學升初中的統一考試。要學習日本全面的公平制度,誰有能力,誰考出來,大家都不會怨恨的。第二,堅決杜絕「條子生」的出現。似乎公平才是我們教改的真正重點。如果能夠實現公平的話,我相信這一定是一個最理想的教育制度。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極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