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2019
病人在市場獲得好質素的醫療服務?
本文透過作者使用英國的國家衛生服務(National Health Service)和香港的私家診所服務,指出本港現時私營醫療存在的問題。
預約和診症:筆者在英國的West Bridgford和Loughborough兩個城鎮生活過,前者為中產,而後者為勞工階層地區。在英國,家庭醫生稱為GP(general practitioner),他們為病人提供一般診治服務。筆者一般在數天前預約,在診所輪候時間通常不會超過20分鐘。有時在早上預約,最長一次是在診所等了1小時。一般看病都有5–10分鐘時間,醫生會逐一解答提出問題。
半年前回流本港工作,因身體不佳,看了十多次醫生。筆者發覺大部分普通科醫生都不設預約,一般都要等候1–2小時。診症時間一般為5分鐘以下。雖然是首次看病,但醫生不會花太多時間詢問筆者過往病歷。
輪候室:West Bridgford之診所清潔,地方寬敞,並且有玩具提供予小孩玩。Loughborough之診所地方亦大,只是裝修較舊。兩間診所都有足夠座櫈予病人等候。在香港,看病的人數眾多,有數次要企著等候。有兩次甚至要企在診所外等候。
診金:英國的NHS是全民醫療保障,基本理念是「市民不會因經濟困難而得不到醫治」。病人不須支付診金,只需支付藥費,價錢大約為港幣95元。如果病人所需藥物較多的話,可以購買處方預付證明卡(Prescription Prepayment Certificate),一年為港幣1100元。
在香港,筆者支付的醫療費每次大約$340–780元。友人告知專科費用更加高昂,精神科每次為$1500-$2000,而心臟科每次更高達$2000。
香港的私營醫療為甚麼未能提供價錢便宜而好質素的服務呢?
自由市場其中一個重要元素是「眾多服務提供者透過競爭,使消費者得益」。可是,香港醫生數目長期不足,和先進國家比較,香港現時欠1.1萬多醫生。由於醫生不足,病人選擇有限,某些診所沒有太大動機去改善服務。筆者最近去過一間診所,四分之三之地方用作放置醫療用品,大部分輪候病人坐在兒童膠櫈上,有些甚至坐在診所外。很明顯,就算花錢,亦得不到好質素服務。
本港租金高企亦令到診所開支上漲。在部分人流多之地區,診所租金之呎價為$70至$100。即使在基層住宅區,診所租金亦因領展(00823)的管理策略而大幅上漲。有醫生指出,診所繳付的租金比房委會管理時期,貴了7倍。在領展80多個公共屋邨中,有26個沒有西醫以個人名義經營診所。租金令診所開支增加,成本自然被轉嫁予病人。
香港政府近年鼓吹醫療市場化,透過醫療券和自願醫保,促使和誘使市民使用私營服務。可是,影響自由市場的兩個重要因素—醫生不足和商業租舖不足/公屋租舖壟斷,卻沒有解決。在供應不足而病人需求增加的情況下,市民將付出更多金錢,但不一定得到好質素的私營醫療服務。現時的醫療政策,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