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2021
基層醫療發展迎來關鍵時刻
上周三(6日)特首林鄭月娥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回顧過去五年施政,醫療發展的重新定位不可不提。香港的醫療系統一直「重治療,輕預防」,但自2017年起,特首把基層醫療列為發展重心,希望扭轉以往的觀念,提升市民自我管理健康的能力,並提出於全港18區成立地區康健中心,以醫社合作模式提供基層醫療服務。
地區康健中心是基層醫療發展的重點項目,首間地區康健中心於2019年在葵青區開始營運,另外六間康健中心亦相繼於今年和明年投入服務,其餘地區的選址工作大致完成。現屆政府為各區康健中心選址及招標,奠下基礎做好硬件上的準備,未來數年將會是康健中心發展的關鍵時刻,下屆政府必須把握機會,制訂政策發揮康健中心的獨特角色和功能,推動基層醫療發展。
地區康健中心以醫社合作為招徠,不僅是由醫療與社區服務提供者(如社福機構、物理治療師及營養師)合作為市民提供跨專業的服務,提升他們的健康水平,更凸顯康健中心的社區面向,營運機構需要了解當區市民的健康需要,再向他們發放健康資訊,提供預防疾病的信息,成為市民日常生活中醫療資訊的第一個接觸點。
為促進醫社合作,地區康健中心需要連繫區內服務提供者,建立清晰有效的合作關係,組成社區服務網絡,提供地區為本的服務。更重要的是,康健中心需要融入市民生活,服務貼近市民需要,才可加強市民的信心繼而多加使用其服務。雖然康健中心有作地區宣傳,但現時社會普遍對康健中心缺乏認知,因此政府公開招標務求加強推廣力度,但願宣傳工作能彰顯成效,使康健中心的服務可以惠及區內市民。
無疑地區康健中心是現屆政府醫療發展的重點,但要基層醫療取得長足發展,政府即將制訂的基層醫療健康藍圖至為關鍵。藍圖有望勾劃出基層醫療發展的願景,釐清不同部門的職責,有助制訂未來政策的方針,使各持分者,包括地區康健中心、社區服務提供者和醫療專業人員,清楚其角色及定位,共建以基層醫療為主導的醫療體系。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