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2012
七一40萬人上街,反映甚麼?(工黨 李卓人)
特區成立15周年,訪港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照例大打官腔,表示香港保持繁榮穩定,成功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就在胡主席離港不久,40萬港人在烈日當空下走上街頭,總共花了6小時由銅鑼灣走到添馬艦,齊聲對主席的官腔說不!
今年七一遊行人數創04年以來的新高,新任行政會議成員張震遠指,這反映市民對政府不滿,亦證明梁振英指香港需要改變的說法正確。扭曲事實、顛倒是非,莫過於此。如果張震遠反映新一屆政府的思維,倒可以解釋得到,為何梁振英上任數小時就有40萬人上街,而最多人響應的一句口號,就是「梁振英下台」。港人不滿政府是事實,港人求變心切也是事實,但上街的市民卻用腳對梁振英投不信任票,因為他們知道梁振英不是答案,而是香港問題的因由。
七一遊行訴求眾多,官僚總愛以此模糊焦點,企圖蒙混過關。其實只要細心觀察,不難梳理出近年的社會紛爭,主要是環繞兩大主題。首先是香港的發展方向,戰後經濟急速增長,成就香港的繁榮景象,但也產生了不少問題和矛盾:貧富懸殊、官商勾結、財團壟斷、金融地產霸權橫行、保障勞工和照顧老弱不足、社區和生態環境遭受破壞……
香港過往以速度、效率、生產總值掛帥的發展模式,正受到愈來愈多人的質疑,開始反思經濟之道,應回歸「經世濟民、利用厚生」之本,強調人文關懷、環境保護和生態保育。正當年輕一代追求生活的素質,梁振英卻大談香港的速度。梁似乎掌握了部分市民的情緒,對政客爭論不休感到煩厭,也對社會蹉跎歲月感到無奈,借勢提倡走回講求速度和效率的老路,錯誤地以為可以就此解決問題,但實質上卻加劇了新舊發展思維的衝突。
第二是中港關係。03年七一50萬人上街之後,北京開始大力介入香港事務。當董建華政府已無法有效管治,香港進入無人駕駛階段,北京的介入勉強還可說有穩住局面的作用。可惜中共當權者沒有適可而止,也沒有回應港人還政於民訴求,反而愈踩愈深,誓要一管到底。發動愛國論、否決雙普選、強推國民教育、強調三權合作、成立第二支管治隊伍,以至扶植梁振英上台,處處可見北京港澳辦和西環中聯辦的黑影。
港人抗拒北京干預、反對西環治港,並不是純粹反共或只從香港本位出發。中共掌權初期不急於收回香港,反而是「長期打算,充分利用」,因為第一代領導人清楚知道維持香港現狀有利中國。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也非權宜之計,除了對台灣的示範作用,也是因為維持香港的獨特性,有助實現中國的現代化。香港的角色沒有因為內地的經濟發展而有所減退,反而隨著中港兩地關係更趨密切,香港對內地的社會、文化以至政治作用更有所增加,例如自由行已成為不少內地人體驗自由之旅,參加六四晚會、七一遊行,又或者搜羅禁書帶回內地跟朋友分享。只可惜現今的北京當權者和他們在香港的代理人,已沒有第一代領導人的視野和胸襟,以為管死香港,就是體現一國主權。
不同發展思維的衝突和一國和兩制的矛盾,是香港眾多紛爭的兩個主軸,不妥善處理,明年的七一遊行,必定會同樣墟冚。
《工黨主席 李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