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5/2016
擴稅收 免添擾民之政
稅務局公布上年度總稅收減少4%,其中印花稅減16%,有人遂關注到薪俸稅的變動。有時,個別影響民生的稅收,增減未必有幫助,社會應要着眼於改善帶來稅收的環境或客觀條件,「做大個餅」以增收入,才是上策。
股樓吹淡風,印花稅收減少,政府應該積極思考開拓其他稅收來源,分擔打工仔稅務負擔。
上年度(2015至16年度)總稅收少收了106億元至2,900多億元,上年跌了16%的印花稅收,預計本年度(2016至17年度)將續跌兩成至500億,比上年再少收127億元,而本年度薪俸稅收則預計有605億元,上調5%。
政府三大主要稅收:利得稅、印花稅及薪俸稅中,前兩者可謂是「開心稅」(happy tax),而後者則是「悲慘稅」(misery tax)。「開心稅」是因為企業賺錢,有盈利,以及那些有餘錢參與股市樓市買賣和投資活動,才需要交稅;反觀薪俸稅,交稅或加稅,都代表打工仔及其家庭收入減少,「幸福感」很大可能因而減退,怎不「悲慘」?因此,若因股、樓市吹淡風而導致印花稅減少,政府也不應打薪俸稅的主意,企圖加稅,以免在今時未許樂觀的經濟環境下,令打工納稅一族,百上加斤,而開徵其他稅項同樣遠水難救近火,反而不及進一步改善其他兩大稅收來源來得實際。
雖說印花稅是「開心稅」,但對不少港人來說,置業自住是必須的,實不應徵稅,如能有效識別出買樓自住者,例如同一業主持有物業20、30年至65歲退休後,可獲發還印花稅至其強積金戶口,相信會普遍獲業主歡迎。
樓市以外,股市是印花稅的另一來源。政府必須完善一些股票投資平台及條件,如滬港通、深港通,以至「一帶一路」的商機,才可以「引天下之股」,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而這些經濟動力都是由投資者帶動,更大程度是由國際投資者出資驅動,是為港府「稅收大餅」的麵粉來源。
要用麵粉「做大個餅」,造餅的「工作枱」也要好,香港的營商環境正是這張的「工作枱」,它同時是穩定利得稅及薪俸稅收的條件,政府有責任進一步完善今時本地的營商環境。
稅收減少4%(106億元)已引起社會討論,若減少了40%又將如何?美國海外屬地波多黎各的情況可為大家提供一個參考:波國政府因要維持基本公共服務,如供電、公共醫療等,故選擇不償還債務,而使她陷入債務違約的危機,這正是「財政穩健是任何政府命脈」的警示。
港人固然不願看到稅收減少40%,更不願看到政府無力支持公共開支,癱瘓公共服務,但政府在客觀評估稅收之餘,也應從稅種的來源、性質,以至對大部分市民的影響去考量,而不應細眉細眼搜括納稅之源,更應善保現有稅源,做大個餅,進一步廣拓財源。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上海有女子赴瑞士接受安樂死,引網民熱議。你是否支持安樂死?►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