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2016
正視發展 忌盲目抗爭
發展與環保(自然保育)常使人以為「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上月底大嶼山發展公眾諮詢剛完成,大至保育及社區發展,小至當區就業及人流交通等問題,都引起關注。社會固然要珍惜、善用天然資源,但這些有限的資源卻不應被完全禁絕再使用。
保育與發展可以同時並存,大嶼山昂坪市集即是一例。
發展與環保的爭議中,填海造地、處理建築廢料是熱門議題,這令筆者想到今時一些相關情況。被譽為未來中國「曼克頓」的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前海」)預計於4年後,2020年全面建成,它也被視為香港的強勁對手,但大家會否知道,原來現時每天有130艘躉船,從香港運建築廢料(俗稱「泥頭」)到前海給人家堆填?
前海佔地18平方公里,相當於78個面積23公頃的西九龍文化區,同樣是填海,那些動輒載重逾幾千至一萬噸泥頭的躉船,每噸泥頭的處理費又要逾百,來年還加價至逾$200,在今時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還要這樣間接「支持」對手,讓兩地優勢此消彼長,是否有點荒謬?
起樓、建築工程等導致的建築廢料,若依足法例用者自付,「羊毛出自羊身上」,樓宇呎價又怎不會從$7,000至$8,000的建築成本,躍升至萬多、兩萬開售?部分正是「丟泥頭到前海」的成本。
香港土地不少都是透過填海、堆填發展而來,今時香港限制填海,甚至不許填海,都是視發展為洪水猛獸,無視社會實際需要的矯枉過正。
反對發展的人士多以保育為理由,站在道德高地。以海洋生態為例,大家認為前海有沒有值得保育的生態環境?但又似未見那些環保人士為貫徹原則而有任何行動,這種只會把門前雪掃到前海的行為,與掩耳盜鈴有何分別?
有些人住在填海區,反對填海;住在新界村屋,反對農地變「屋地」;乘港鐵去參與反對拓建港鐵的示威等,既得利益與抗爭的言行自相矛盾。有人或會辯稱,正因自己是既得利益者而愧疚,於是抗爭,不過,那些不願捨棄既得利益的抗爭者,卻阻礙,甚至禁止他人得到與相同的權益,是否真正值得認同和支持?
社會的確要珍惜、不濫用寶貴的天然資源,並時刻反思,但這並不代表要絕對禁止所有資源的善用,窒礙了社會進一步的發展及回應社會的需要及訴求。大家大概不會為免煮食產生二氧化碳,而回歸茹毛飲血吧?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民主派初選案,45名罪成被告判囚4年2個月至10年不等,你認為判刑是否具阻嚇作用?►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