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5/2016
積極管理 自主退休
自強積金制度於2000年實施以來,香港大部分打工仔都「95折」出糧,連同僱主5%供款,存入強積金戶口,投資於自選基金,逐步累積財富,為退休後生活作準備。不過,制度推出以來毀譽參半:管理費過高、投資回報不理想,2015-16年度更錄得-8.2%的回報率!想退休無憂,打工仔可如何部署?
假設每年加薪4%,按現有供款制度計算。
有調查發現,港人理想退休資金是400多萬,但原來一名現年30歲,月入2萬的打工仔,要每年獲加薪4%及有5%的強積金年回報的情況下,才能達標,至退休有約450萬的退休金。強積金投資回報可升又可跌,今年就錄得負回報,所謂「不要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籃子」,分散投資之說亦適用於退休儲備,不可以只靠強積金。
不少打工仔投訴強積金回報不夠理想,不夠應付退休後開支,筆者也認同制度有不少改善空間,包括供款額太低。同一名30歲年輕人,若總供款額由今時月薪的10%(僱主、僱員各供5%)增加至18%,退休金已可增至580多萬,在3%基金年回報下仍有近400萬。大家固然希望錢放在自己口袋最好,不想「被強制儲蓄」,但當人人都儲不夠退休儲備,要政府找數,後果將不堪設想,而總供款額過低便無法達到保障打工仔退休生活的目的。
要應付退休後「零收入」的生活開支,在儲蓄以外,打工仔還可以趁年輕進行適度投資,iBond、外幣、股票等等也可,以不跑輸通脹為目標,逐步為資產增值;臨近退休時就要選取較穩健的投資組合。
與其怨天尤人,打工仔更應積極管理基金,不時檢討基金組合。面對環球市況波動,股票基金表現自然欠佳,而事實上,強積金債券基金仍錄得1.2%回報率。看緊市況,不時檢討及轉換基金組合,自然可以「避過」虧損,爭取更高回報。
轉載自: 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