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9/2016
拒開放 食惡果
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樑工程全線貫通,意味着日後香港、內地(廣東珠海)、澳門三地距離將大大縮短,而由此而來的中港進一步融合,無論港人是否樂見,都已是一大趨勢,香港是否要把握這個機會,以進一步發展,不言而喻。
港珠澳大橋可以提升珠三角地區的貿易速度,對物流、運輸業更是重要。
港珠澳大橋位於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連接香港、珠海、澳門三地的大型跨海通道,全長55公里。項目包括內地水域的主體橋樑、三地的口岸及連接路、即人工島及島隧工程沉管海底隧道,昨天全線貫通的主橋工程長約23公里,橫跨伶仃洋。
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後,的確可以縮短三地距離:現在陸路往來三地需要繞道東莞虎門大橋,車程3小時;水路乘高速客輪,船程也需要1小時,而日後經港珠澳橋,則只需要半小時車程,僅是今天車程的六分一。可以想像,大橋將成為連接珠江東、西兩岸陸路客、貨運輸的新通道,它對帶動整個珠三角地區的溝通及持續發展,十分重要。
透過基建這類硬件設施上的催化與促成,中港勢必會進一步融合,但近年卻激化了不少社會矛盾,甚至衝突。從正面去看這個不可逆轉的趨勢,無論港人樂意看到與否,抑或做任何事情去促進或阻止,它都會發生,而中港融合卻可以為香港提供不少發展機會。
當中國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引擎之一,當歐美等先進國家已向中國靠攏,並積極爭取經貿合作及發展機會,與中國有密切關係及不少優勢的香港,有部分人竟想割裂關係,主張「脫鈎」,「河水不犯井水」,後果是部分人「作」,全部港人「受」,自食其果。後果有多嚴重?民進黨全面執政的台灣迄今的經濟,可以為鑑。
香港700萬人的市場規模不大,若目標只做本地零售,或還可以,但從香港產業的宏觀發展去看,產業最終就必要着眼於跨境、跨地域的市場,否則,經濟規模不足以支撑個別產業大展拳腳,網銷就是個好例子。網銷以香港做試點尚可,若要持續發展,就要放眼世界,而近水樓台,在中港融合的趨勢下,內地的市場規模對不少希望邁向國際的產業來說,已非常有吸引力。
很多人會認同融合的「好」,但不少人也關心它會影響到港人權益。其實,很多時候,利益都建基於互利這合作關係上:對方有利而己無,你不會做;對你有利而對方無,對方也不贊成,只有對大家都有利,才會水到渠成,若雙方都堅持自己利益,則萬事不成。
香港一直是個開放社會,引「開放型」經濟模式以自豪,現有人拒絕融合,劃地為牢,甚至切斷中港聯繫,連這也放不開,開放又從何說起?
轉載自: 晴報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