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17
善用公共資源 造福市民
作為餘下半年任期的管治綱領及措施,港人對新一份《施政報告》通常不會抱太大期望,但若政府可以把「善用資源」這原則在《報告》中體現出來,還是值得市民認同的。
《施政報告》重提發展生態價值較低的郊野公園土地,以建公營房屋或老人院,另建議花約500億,改善包括醫療在內的民生議題。
正如本欄周三所說,我們希望現屆政府在餘下半年,集中處理房屋及醫療兩大難題。房屋方面,覓地、闢地、造地,多管齊下,供地建屋,都無任歡迎。填海造地外,無論發展棕地、農地、綠化地帶,甚至郊野公園,都有相關持份者、利益團體及環保組織反對,但據《報告》建議,在「低生態價值」的郊野公園土地,發展公營房屋或老人院,市民便應要考慮。曾大力反對發展郊野公園的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也認為,政府若確立郊野總面積只加不減,且用於非(私人)地產項目,個別發展郊野的項目可討論。
發展郊野公園土地以建公屋、老人院,從而長遠解決基層住屋問題。若從《報告》中加推25幅地,有8成是供建公營房屋來看,市民不應質疑政府發展郊野公園土地為建公營房屋的誠意。
土地的生態價值是環保人士最關注的,但他們在住屋上大多沒切膚之痛,卻一味站在道德高地喊保育。今時缺乏規劃、見縫插針式的建屋策略,無疑是下下之策。香港已發展土地僅約總面積的7%,還要部分人士住劏房,甚至露宿,情何以堪?
在財政資源上,相信「審慎理財,應花得花」才是今天公共理財的原則,這並不是要政府人人「派錢」,而是要用在、花在、投資在適當的人、事、物身上,尤其是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士。醫療方面,本欄經常提及2008/09年度的財政預算早已撥備500億元,無論用於硬件或軟件,究竟有沒有善用過,值得深思。
有人批評《報告》新增開支是大灑金錢,但從另一角度看,可持續發展經濟,並不是坐擁儲備,只懂守財就可做到,即使怎樣量入為出,經濟還是不能盤活起來,而且,為何換了財爺才有錢「施政」?需要港人深思。
既然《施政報告》已提出善用土地及財務資源的建議,港人不妨務實看看,哪些是對整體社會真正有利。
轉載自: 晴報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