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1/2017
把握大灣區機遇
談香港及年輕人的發展機遇,配合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及抓緊「粵港澳大灣區」的機會,都是政府常強調的重點。但最近有調查指,逾半數受訪青年未聽過「大灣區」規劃。若大家認同中國可為香港帶來更多發展,便應實事求是,看看自己或年輕一代如何把握機會。
近日有青年總會和智庫,與樹仁大學及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等學術機構,以電話訪問逾800名18至34歲港人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意見。結果發現只有不足四成半受訪青年表示曾聽過「大灣區」規劃;若以五分為滿分,受訪者對「大灣區」的了解及關注也僅得2.76分。
以上訪問的抽樣方法及其結果的可信度或有可商榷之處,但若結果確切反映了本地青年對「大灣區」認知的話,港府及關注人士便應加強宣傳教育,好讓年輕一代能捕捉眼前機會。
面對「中國機遇」,港人有時真不知從何入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好像遙遠而陌生;即使半年前被「炒」得火熱的河北雄安新區,港人因語文、文化,也覺遙不可及;直至廣東省內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概念,才較像能為港人度身訂造。
「大灣區」除港澳以外,還有省內9大城市,面積達5.6萬平方公里,日後人口將過億,GDP約1.3萬億美元,年航空客運量1.75億人次。單看以上的市場規模就知道商機處處,還未計「大灣區」內個別的產業形態,如創科等的特色。「大灣區」的構想是以美國紐約、三藩市及日本東京等三大灣區為目標,願景屬世界級,港人近水樓台、同種同文,將甚有優勢。
回歸後中港兩地由於種種原因,仍保持著距離。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演繹的「河水、井水」論,令中港融合出現了些轉折,較具體的便是港深之間的陸路口岸——蓮塘口岸,多年來都拖著,也嚴重影響了附近一帶的交通,直至去年交通才真稍見到「岸」︰口岸預計將於明年底落成啟用。
中港融合有波折,但世界,包括被不少抗拒中國的港人視為仿效對象的歐美先進國家,她們的國家元首、皇室及商界領袖的下一代,都紛紛學說普通話和中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外孫女懂得唱中文歌、背《三字經》已不新鮮,國際投資家羅傑斯女兒說普通話而有「中國播音員」的水準才令人訝異!還有一眾歐洲皇室的下一代,如英國四歲佐治王子及西班牙、比利士、荷蘭等國的公主都學中文。一眾歐美領袖、皇室正是確信21世紀屬於中國,才希望下一代學好中文。港人學中文,認識「大灣區」都有先天優勢,社會好應讓下一代及早掌握語言能力,認識「大灣區」及它可給予他們的機會。
轉載自: 晴報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 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