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3/2018
冒險心態 創業更佳
有調查發現,近半受訪的大專學生曾賭博,而世界杯又快將舉行,鑑於世界杯後向機構求助的個案會急增,情況值得關注。政府不但要通盤反思賭博對社會的影響,而且要誘導以上這批有大專學歷的年輕賭徒,善用自己這份「冒險家精神」。
調查中840名受訪學生是來自22間本地大專院校,而近半有賭博習慣;其中約90人有賭波,約1成曾於2014年世界杯及2016年歐國杯借貸投注,而且表示還會在今屆世界杯繼續投注,有人更聲稱會投注萬元。
上屆世界杯後求助個案急增3成,而年輕人求助個案也趨升。明愛展晴中心上月接獲325個25歲以下求助個案,有12名求助者欠債更高達60萬元以上;亦有大專生先後向多間財務機構貸款,最終欠下20萬元,預期還需要一、兩年才可全部清還。
繼賭馬後,香港賭波合法化也已15年,現在是時候檢討賭博對社會,尤其是對年輕人(包括大專學生)的影響,不要再因「合法化」而窒礙對賭博的全盤反思了。
鼓勵青少年參與足球運動,推動「正向睇波」的成效未見,但足球運動反淪為普羅大眾的賭博媒介卻有目共賭。已沉迷的賭徒又怎會「量力而為」,顧及後果?調查更現實部分學歷較高的年輕人、社會未來的棟樑也受賭風影響,社會是否應要採取更嚴肅的態度,去關注大專生賭博問題?因若任由賭風蔓延,學生即使不至於一輩子與賭為伍,其價值觀與心態都必大受影響,社會多年來投放在這些學生身上的教育資源及寄予的期望,就要泡湯了—年輕人在求學時期的賭博問題,社會須正視。
年輕人若要借錢賭波,不如借錢創業;當然創業或會失敗,也很大機會導致心血和投資都泡湯,但在創業過程中,年輕人的生產力及競爭力應有所提升,而且心態也會比心存僥倖、冀不勞而獲的心態健康和正面!
新世代創業已不能單靠小本加上勞力便可成功。今時希望買部衣車起家,再創辦製衣廠;又或在碼頭推車仔,賣水餃等的成功故事,難再複製,面對知識型經濟,過去勞工密集,甚至資本密集的創業模式,已不及以創新、創科的模式,找得出路。
好賭博的人多數會有「all or nothing」、「博一鋪」的心態,從另一角度去看,這其實與企業家的冒險精神異曲同工,部分年輕人既然會借錢賭波,若他們同樣敢於借錢創業,豈不更積極上進?政府需要誘導這批富冒險精神的年輕人,予機會讓他們努力嘗試,期望從中塑造出一個、半個類似蓋茨或馬雲的人物出來,對社會貢獻才更大。
轉載自: 晴報
樂本健【雙11感謝祭】雙重優惠、多買多賞►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