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2019
重建難免 安排要理想
觀塘裕民坊重建即將展開,逾百個街檔已停業,而貼鄰約百檔臨時市集的商販也將於2021年遷出。總之,裕民坊的回憶和人情味,不盡依依,但要讓舊區換上新顏,讓土地有更好的運用,市區重建就難免,而較理想的安排是「願者留,遷者樂」。
時代巨輪會令一些老舊社區(包括公共屋邨)逐漸因年輕人遷往他區而少了社區及經濟的活力,而區內提供的商品及服務的選擇便會相應減少,裕民坊所屬的「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情況也相似。它是香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重建項目,地盤面積逾50萬平方呎,但自1998年公布重建以來,歷時20年,才得以開展工程,可見項目複雜而艱巨。
若市建局可改變現有的性質和運作模式,並在收購和補償方案上,進一步為受影響的業主及商戶,提供更吸引的誘因,使他們配合發展,例如向他們承諾,重建後在原址為他們提供與原有單位面積相等的單位等,才是真正締造共贏,重建過程才不至變得更複雜。
今天重建遇到的阻力主要來自住宅業主和商戶,部分業主和商戶都希望原址繼續居住或經營,市建局便應盡量滿足他們的要求。若市建局能盡量安排原址居住或繼續經營的方案,甚至與業主和商戶分享重建所得的利潤(如有),才有望加快重建步伐,善用舊區土地資源。
市建局因要自負盈虧,財務穩健,往往便要「壓價收購、抬價賣出」。在今時業主「有樓就有機會賺一筆」的心態下,市區重建若只有「市建局賺,原業主蝕」的話,又怎會輕易得到舊區舊樓的業主和居民支持?市建局宜只收回發展項目的成本(包括收購物業及賠償予業主的支出),而不必斤斤計較於盈利。2010年,置地發展位於大坑的「上林」,對原麗星樓業主先補償現金,再配予新建成單位而仍有可觀利潤的先例,堪稱發展商補償受重建影響持份者的典範。
有人認為,像裕民坊這樣的社區重建,會破壞區內原有居民、商戶等之間的關係,也摧毀了倫理人情,讓街坊人情味消失。其實,這些老舊社區的人情味不也從時間醞釀而來?只要抱持開放、好客的態度,相信這批受影響的業主、住客及商戶,即使在新環境,同樣會結識到新朋友,或成功招攬另一批新顧客。
對社會發展來說,市區重建即使不是「硬道理」,也是「合情合理」︰土地得以善加利用。何況老舊區內大部分建築結構都已隨著歲月而老化,其中設施往往也不符合今天的要求,而物業安全更堪憂慮,因此,香港不能因要保留社區人情味而貿然放棄繼續市區重建及發展,也不能讓老舊社區成為社會向前發展的障礙。
轉載自: 晴報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