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8/2021
「虛擬華爾街」受追捧!DeFi去中心化顛覆傳統借貸業務,運作原理與風險大解構!
在金融科技(Fintech)領域中,「DeFi」(去中心化金融)可說是近期最熱門的關鍵字之一。這項建基於區塊鏈的金融服務,有很多應用都環繞著「借貸」,放貸利率可高達7%至8%。惟隱藏在高息回報的背後,卻是極高的投資風險。因為缺乏專責機構監管,一旦程式碼出錯,或被黑客入侵,閣下的資產就可能會拿不回來。但仍有不少抱著「富貴險中求」心態的投資者,積極把資金投入到這個被喻為「虛擬華爾街」的DeFi市場。
區塊鏈智能合約衍生DeFi
2015年,全球第二大加密貨幣平台以太坊(Ethereum)加入了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功能,容許用戶以程式碼在區塊鏈上制定不同的運作規則,讓以太坊變成可發展不同區塊鏈應用的理想平台。最近大熱的NFT(Non-Fungible Token)加密藝術,也是基於智能合約衍生出來的應用。至於DeFi,其應用方案就更加多元化,藉由智能合約創造出來的金融服務包括:加密貨幣交易、借貸、保險等。
DeFi 是「Decentralized Finance」的簡稱。相比起傳統的「中心化金融」(Centralized Finance),DeFi有兩大獨特之處:一、所有應用方案均是為加密貨幣而設,不適用於港幣、美元、人民幣等政府發行貨幣;二、用戶對金融產品的信任基礎不是建基於某個金融機構或國家,而是區塊鏈上的程式碼,依循智能合約中的既定規則自動化運作。
傳統的中心化金融體系由銀行和政府主導,負責查核各項交易證明,無論是私人跨行轉帳,抑或企業跨國匯款,均需歷經多重驗證程序來確保訊息正確;當中涉及銀行職員、存放鈔票的金庫、稽查專員,甚至是政府監管的角色。這些程序正是銀行收取手續費、管理費、高額匯費的基礎。
DeFi泛指在具有智能合約功能的Ethereum區塊鏈平台上,開發出銀行、借貸、保險等金融服務,以解決傳統金融體系中程序繁瑣、交易成本高等缺點。(圖片來源:Pixabay)
去掉中間商降低交易成本
區塊鏈技術的誕生,帶來不可竄改、多方驗證的資訊記錄方式,足以取代原先由金融機構負責的查核工作。在DeFi平台上,透過一條條的程式碼,自動記錄交易資料,扮演守門人的角色,提供金融交易保障。這樣正好解決了傳統金融體系中手續繁複、交易成本高的缺點。
基本上,DeFi幾乎可以做到實體銀行的所有功能,迄今已發展成一個頗為完整的金融生態系統,故此星展銀行將之形容為「虛擬、平等、去中心化的華爾街」。在DeFi世界中,去掉了銀行與金融機構等中間人,讓借款人可以直接跟金主借款。要借貸的用戶可以在1分鐘內借到所需的資金;要轉帳的用戶也可在幾分鐘內,將資金轉到世上任何有網絡連線的地方,同時只需收取極小額的手續費。
DeFi最吸引人之處是,少了銀行作為中間人的抽成,當用戶把加密貨幣存入DeFi服務中,便可賺取高額利息。以定期存款為例,一般銀行提供的利率約1%上下。在DeFi機制下,因為沒有銀行在中間抽成,所以把資金投入到DeFi借貸平台,可以賺取高達7%至8%的利息,這正是DeFi在過去一年吸引大量資金投入的主要原因。根據DeFi趨勢追蹤網站DefiLlama的數據,直至2021年8月12日,存放在DeFi體系的資金規模已達到1,404.2億美元(約1.1兆港元)。
流動挖礦引發DeFi高速增長
這種藉由借貸賺取高息的投資行為,在DeFi世界中被稱為「流動挖礦」(yield farming)。譬如說,放款者把加密貨幣存入,借款者把加密貨幣借出,透過DeFi借貸平台自動撮合完成借貸。當資金供應多於需求,利率就會降低;如資金求過於供,利率則會調高,讓放款者可以獲得利息收入。
首個在以太坊上誕生的借貸金融體系,是創立於2014年的MakerDAO。其名字中的DAO是「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的縮寫,可見其目標是成為一個去中心化的自治金融組織。2017年,MakerDAO發行以太坊上首個穩定幣(Stablecoin)——Dai幣,藉由智能合約系統來調整利率,以維持1個Dai幣與1美元的等值。
MakerDAO把借貸與穩定幣連結起來後,成為「DeFi穩定幣放貸」,讓任何借款者能夠穩定預測事後必需還款多少,過程中毋須任何銀行或中間商的介入。2021年4月,美國房地產抵押服務公司New Silver以房產作抵押,成功借到500萬個Dai幣,MakerDAO則可通過債權收取利息,成為首個DeFi與實體資產結合的個案。由此可見,去中心化借貸已有從虛擬資產延伸至實體資產的趨勢。
DeFi盜竊金額創歷史新高
不過,去中心化是一把雙刃劍。沒有中心化的監管機構,雖可讓資金更自由地流動,惟卻缺乏保障。在現實金融世界中,閣下銀行帳戶的錢被偷走了,可能還會有銀行或政府作出賠償;在DeFi世界中,如果平台程式碼出錯、被黑客入侵,甚或結業倒閉,投資者則求償無門。
根據加密貨幣犯罪預防機構CipherTrace的數據顯示,及至2021年4月,全球加密貨幣犯罪活動總共盜走了4.32億美元(約33.7億港元),當中56%(約18.72億港元)跟DeFi有關,金額創下歷史新高。
2021年4月19日,DeFi平台EasyFi遭受網絡攻擊,被黑客盜取了價值8,000萬美元(約6.24億港元)的加密資產。同年8月10日,另一DeFi平台Poly Network被黑客入侵,損失包含以太幣在內的6億美元(約46.8億港元)加密貨幣,創下DeFi 史上最大的黑客盜竊紀錄。
2021年可說是區塊鏈金融的關鍵轉折年:2021年4月加密貨幣整體市值首度突破2兆美元(約15.6兆港元)大關,逐漸從金融界的小配角攀升至大人物的地位。同樣基於區塊鏈技術而生的DeFi去中心化金融,也開始嶄露頭角。(圖片來源:Pexels)
丹麥籍創業家克里斯滕森(Rune Christensen)創立的去中心化金融平台MakerDAO,是第一個建基於以太坊區塊鏈上的借貸金融體系。(圖片來源:翻攝MakerDAO的YouTube官方影片)
2021年7月20日,Maker基金會執行長克里斯滕森宣布,將於數個月內正式解散基金會,完全把將MakerDAO交由用戶社群自治,以實現去中心化的自治模式。(圖片來源:MakerDAO官網)
DeFi 借貸平台EasyFi在2021年4月19日被竊取了總值8,000萬美元(約6.24億港元)的加密貨幣。同年5月,EasyFi宣布了「臨時補償計劃」,向受影響用戶分發相等於損失金額的穩定幣與加密代幣。(圖片來源:EasyFi官網)
監管機構已密切關注DeFi
長期處於「無皇管」狀態的DeFi平台,近日已開始受到監管機構的密切關注。2021年5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加里‧詹斯勒(Gary Gensler)公開表示,DeFi 平台為SEC保護投資者們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委員丹•M•伯克維茨更直言,根據商品交易法,DeFi衍生商品的交易屬於非法活動。他進一步指出,期貨合約必須在CFTC許可與監管的市場上交易,無論是區塊鏈、加密貨幣、抑或智能合約都不能例外。伯克維茨呼籲,各個監管機構應積極處理這些違反監管的行為。
負責協調各國打擊洗錢的國際反洗錢金融行動工作組(FATF),幾年前就開始針對加密貨幣市場起草反洗錢的工作草案;2021年發布的最新版本中,亦已把DeFi平台納入監管範圍,預計最終版本將於2021年10月正式公布。由是觀之,DeFi的監管將會在未來幾年逐步收緊。
其實,有適度監管也不失為一件好事。美國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於2021年5月發表文章指出,如果可以解決其風險問題,DeFi極有可能成為帶領金融產業改革的一股重要力量,有助於建立更強健、更開放與更透明的金融基礎設施。
世上沒有一個系統是完美無暇的,銀行職員總會有出錯的時候,智能合約的程式碼也可能存有漏洞。在傳統穩健與科技創新之間,閣下又會如何抉擇呢?
所謂「穩定幣」,意指這種加密貨幣的幣值跟法定貨幣(如美元)、金融商品或其他加密貨幣掛鉤,以保持幣值的穩定性,譬如1個Dai幣的幣值就等於1美元。(圖片來源:Pexels)
Poly Network被黑客盜竊了總值6億美元的加密貨幣後,涉事黑客竟然主動聯絡Poly Network,表示願意歸還所盜資產,並解釋這次行動只是為了「好玩」而已。據悉,該名黑客現已差不多歸還其盜竊的所有加密貨幣。(圖片來源:Poly Network官網)
Read more:區塊鏈異軍突起!NFT加持數碼畫作5.4億天價成交,引爆加密藝術熱潮!
Read more:加密貨幣迎合低碳潮流!奇亞幣以「綠色比特幣」之名竄紅、以太幣邁向節能新機制!
Read more:【區塊鏈應用】國際貿易區塊鏈始動,助銀行降低跨境交易成本!
【你點睇?】民主派初選案,45名罪成被告判囚4年2個月至10年不等,你認為判刑是否具阻嚇作用?►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