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7/2019
【方便省時】香港推出虛擬銀行!「機不離手」令手機理財成全球趨勢?
鄧淑明
鄧淑明
鄧淑明博士,榮譽勳章,太平紳士,香港大學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及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客席教授,香港土生土長培育的資訊科技界企業家。鄧博士於九十年代創辦 Esri中國(香港)有限公司,專門推廣地理資訊系統(GIS)軟件和提供相關解決方案。鄧博士也是智慧城市聯盟創辦人及榮譽主席。除了GIS本業,鄧博士對ICT行業、電子健康、環境保育、初創企業及智慧城市等經常提出建議,並積極參與多個政府及民間組織,致力促進香港科技及社會事務發展。
鄧博士的卓越成就和貢獻廣受認同,並獲多項榮譽,包括:香港大學2009年理學院傑出校友、2006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及香港美國商會2004年「最具影響力女性獎–年度傑出女青」及2001年香港十大傑出數碼青年等。
智慧城市5.0
都市人「機不離手」早成習慣,打從閒聊、遊戲、交友、學習、搵工、購物、聽音樂、看電影,以至財務管理,都可以透過手機輕鬆進行,智能手機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好夥伴,有人更打趣認為,今天的手機比錢包重要。
手機重於錢包
的而且確,都市人對手機的重視逐漸遠勝錢包,利用手機理財已成為大趨勢。顧問公司Bain於2011年對全球銀行客戶作調查,以美加、墨西哥和巴西近10萬人為調查研究對象,當時僅不足一成受訪者使用手機銀行服務,包括查詢結餘、轉賬、存款等,但數年間,手機理財的現象已大有逆轉。
該公司近年調查發現,多個國家無論老幼(25歲以下以及55歲以上)都對手機的依賴重於錢包,如南韓平均有接近九成人、內地則有逾八成、新加坡和印度也有七成,而美加、日本、英國、德國、澳洲等地的年青人都倚重手機為主。
科企金融服務更勝傳統銀行
今時今日,手機差不多可以取代錢包。越來越多人透過手機進行消費支付,並選擇使用如蘋果、亞馬遜和PayPal等科技巨企的服務。有調查顯示,科技巨企的金融服務在5大重要範疇更勝傳統銀行,包括:質素、省時、簡易、減低焦慮、可為下一代留下優秀投資等,當中「簡易」一項,受訪者首選的服務機構首4位都是科企,可見受訪者大多對科企的金融服務有正面的取態,尤其是中國、印度和南美洲,只有日本和瑞士依然偏向信任傳統銀行。
香港人對科企提供的金融服務也毫不陌生,不少商店及餐廳現已接受顧客以電子錢包付款結帳。上述的調查顯示,不單止香港年輕人(18至34歲)受落,就連中年人(55歲以上)也表示歡迎,有超過六成的中年人對科企的金融服務持開放態度。如此看來,相信香港人對虛擬銀行服務也充滿期待。
近年虛擬銀行應運而生,《經濟學人》引述銀行指出,虛擬銀行可以較少的成本吸納新客戶,每個新客戶的成本僅需8至10美元,而傳統銀行則要花上60至70美元,如本地金融科技「獨角獸」(即估值達10億美元的初創)WeLab據報於過去幾年的生意額激增十多倍,而人力資源卻增加不足兩倍,這因為虛擬銀行沒有實體店舖,客戶手機變成了分行,可節省不少成本,取而代之,便能夠向客戶提供更多優惠選擇。
虛擬銀行 促進金融創新
截至今年5月初,香港金管局已批出8個虛擬銀行牌照。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較早前表示:「香港推出虛擬銀行,是智慧銀行措施的重要一環,定能推動金融創新,帶來更好的客戶體驗和促進普及金融。」市民同時可以有更多的銀行選擇,預計各大服務供應商會作出多項優惠,如上調存款利息等,以吸引更多客戶。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必然全力支持本地金融科技的發展,根據初創社群Whub的調查,目前本港3000多間初創中,便約有14%從事金融科技。隨著金融科技的蓬勃,我們應好好把握,持續推動金融創新,讓香港的金融業發展可以更上一層樓。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