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2024
上環老店|曾福記藥行開業逾半世紀!按四季主打不同藥材批發!點解這行業同行非敵國?
番禺人曾福林早年曾在廣州藥行工作,約在1950年代來港開辦福記藥行,主力經營藥材批發生意,於西環正街、東邊街一帶扎根,以粗藥批發為主。一般來說中藥分兩大類:幼藥,指的是貴重稀有的中藥材,譬如麝香、牛黃、人蔘等等;粗藥,是指產量大、價格一般的藥材,譬如淮山、杞子、陳皮等等。然經營藥材批發必須種類齊全,因為很多人會拿醫生開的藥單來抓藥,林林總總加起來的藥材可能多過三百種,除了一般常見的藥材外,藥單上可能也會有幼藥藥材,故幼藥也是其批發品項之一。
曾福林之子曾富城接手後,將業務版圖擴張至荃灣新界一帶,1960至1970年代左右於荃灣青山道開設地舖門市,位置約在福來邨斜對面,售賣藥材藥物之餘,更有中醫師駐診及代客煎藥的服務。至於舖後空地設有工場處理藥材加工炮製,兼作藥材貨倉,舖內亦兼售西藥,如止痛藥、止痛散等等。批發業務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達至高峰,曾福記遂於90年代搬至上環高陞街現址,藥材藥品供應約800個商戶。
曾福記所在的高陞街連同附近的橫街窄巷,地舖和樓上舖合計約有四至五百間商號經營藥材批發,不過同行關係非如敵國,反而有的多是互惠互助,因為中藥材的品種規格太多,加上解放初期管制也多,原料及加工品都需要地方存貨,幾乎不會有一家商行可以涵蓋所有藥材的品種及貨量。一般而言,每家店約獨賣兩三項,其他則可在同行間調貨。由於行業的特殊性無法做到一家獨大,所以行業內沒有惡性競爭。另外,中成藥行也設有商會,其中以香港中藥聯商會的歷史最為悠久,現有近千的商號及個人成員,推動中藥業發展亦促進同業團結。此外,中藥行業貢奉神農氏為祖師爺至今,於藥王誕辰及春節時會特別祭祀。
藥行經營藥材批發之外,80年代也曾在廣西設立廠房加工製作花旗蔘沖劑,後因牌照關係加上政府收地蓋樓而結束業務,亦曾與澳門科技大學共同做中藥飲片及中成藥的研發。目前曾福記的掌舵手為曾超慶,現為香港中藥聯商會會長,對推動香港中藥業發展不遺餘力。其有三個手足,其中一個哥哥在加拿大從事批發零售、一個弟弟在美國紐約專營批發生意。目前曾福記出口的商品以藥材為主,雜貨為副。國外需要的品項,香港可以協助出口的都會包攬,譬如海味,多數出口至加拿大及美國。
過往香港為環球貿易的重要樞紐,隨著國內的與時俱進,其他產業可能會受到影響,獨獨中藥業未受影響,曾超慶表示,雖然目前中藥材的產地係以國內為主,倉房也多在內地,但因為實際批發的規格種類繁多,藥材批發也會因四季關係主打不同藥材,而香港深諳此道,故無礙香港作為中藥批發的中轉龍頭及國際貿易中心地位。
曾福記在巔峰期間員工高達25人左右,後因裁撤加工業務加上疫情過後夜市生意驟減,目前員工約有12位員工處理日常事務,公司亦提供午餐及茶點體貼員工。對於香港的中藥行業發展,醫藥缺一不可,除了與港大配合對中醫藥系的學生進行培訓,中醫公會也致力將中醫藥知識向下匝至小學,自小培養對中藥材的了解與認識,亦配合旅遊發展局舉辦相關活動。在這個簡單古樸的店面、曾福記匾額蒼勁字體的背後,看到其對行業的堅持與信念。
曾福記藥行 – 上環
創於︰1950年代
經營︰藥材貿易
地址︰上環高陞街5號B
商品︰中藥材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