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2012
如何推動中美經濟關係?
奧巴馬連任,中國高層也換了代,兩國新一屆政府都同意中美關係是世上最重要的關係,也希望經貿關係能得到改善,但這要靠甚麼政策來推動?
在70年代基辛格訪華見到毛澤東後,毛曾表示中國基本上無求於美國,美國也無求於中國,但也並非絕對如是,否則大家為甚麼還要發展關係?在卡特的年代,鄧小平訪美,曾與卡特密談,據朋友黃賢兄傳來的一份近年才解封的美國機密文件透露,美國當時甚至有意幫助中國提高軍事科技水平,其目的顯然是希望中國能制衡蘇聯。到今天,在全球化已大大發展的年代,中美關係已變得極度複雜,連帶經濟關係也使人千頭萬緒,不易破局。
我是社會科學家,不是社會工程師,感興趣的是格物致知,能解釋社會變化與人的行為,並不求能夠改變世界,所以對政策的制定,一向敬而遠之。中國人重視實用,與西方文化中偏重事理的取向很不相同,但就算是在西方的學術界與政府,也一樣需要探索實際可行的政策。
美國望人幣升值 中國減持美債
從美國的利益角度而言,它最希望人民幣能不斷升值。美國用量化寬鬆政策本意是通過印鈔票壓低利率,激勵投資。另一後果是美元通脹,美元匯率也會被壓低。通脹不利美國出口,美元貶值倒是對出口有利。但匯價是相對的,人民幣老是不願升值,美國的如意算盤便不易打響。
從中國的角度看來,美國要迫使人民幣升值是想討了便宜又賣乖。中國持有三萬多億美元外匯儲備,其中一萬多億便是美國國債,倘若人民幣升值,這些外匯儲備用人民幣計算,豈不都貶了值?近年中國減持了不少美債,顯然對美國懷有戒心。
在此種態勢下,中國希望美國做到的是政府能審慎理財,減少赤字,那麼中國對美債才有安全感。美國則希望中國能加快刺激內部消費,美國才有可能扭轉貿易逆差。但這些政策目標涉及的因素多,並不易做到。
尋找「協同效應」
文首提到的問題,本來是前聯儲局理事(Governor)克羅茲納(Randy Kroszner)提出的。我們在上周三北京的《財經》年會的論壇舉行以前,曾用電郵交流過在台上將會提出甚麼問題,克羅慈納寫下了幾個他最關心的,這是其中一條。不料大家在台上面對二千多聽眾及電視鏡頭時,主持人芝大商學院的院長卻突然把問題改變了一下,劈頭便問我中美兩國之間有甚麼經濟上的「協同效應」?我知道在這類場合可以問非所答,所以大讚奧巴馬三年前提出的要送10萬以上美國人到中國留學的政策,而中國仍在美留學的,去年已高達近20萬人。找出相互有利的「協同效應」的人,不應是坐在辦公室的兩國政府中人,而是曾長期在兩國居住工作,熟悉雙方虛實的人,互派留學生是好辦法。坐在台上的奧巴馬顧問古爾斯比(Austan Goolsbee)連連點頭稱是。
轉載自晴報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