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11/07/2012

藍籌股沒有想像中好!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唐德玲

    唐德玲

    古人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但作為一位從事理財策劃十多年的職業女性,我想補充一點:「女子愛財,投資有道」。女性對金錢的觀念和觸覺,肯定跟男性不同,這一點從我和我的客戶中便可見一斑。

    女子愛財

    隔周更新

  上兩期談「基金」的話題,引起很大迴響。綜合一句,主流的回應均認為,基金收費太貴,還是買股票好!就算要買基金,也只買指數基金,因為指數基金收費較便宜!

 

  其實,股票有股票的特性,基金有基金的特性,債券有債券的特性,大家投資前必須先認識每一種投資工具的特性。而另一方面,個人有不同的投資取向,有人喜歡冒風險,但有人害怕風險,也有人是介乎兩者之間。

 

  雖然股票的回報可以很高,但如果妳是害怕風險的,硬要妳去買股票,那就等於叫妳跟一個性格不合的男人結婚一樣,一定沒好結果。

 

  我認為,基於股票的特性,它較適合作短線買賣。當然,如果姊妹們肯做功課,又能夠嚴守紀律,只有在股票低迷時才入市,賺夠了又肯毅然放手的話,以股票作為幾個月,以至兩三年左右的中線投資,我是絕對贊成的。

 

  至於主動式管理的基金,由於是一籃子的股票(如果是股票基金),加上有專人管理,整體風險當然較持有個別股票為低。也正因為是一籃子的股票,當好市時,升幅有可能不及個別股票(因為當中有些可能升多一點,有些少一點,有些或許跌少少,故抵銷了部分升幅),即是有讀者回應說,基金會升得較慢的意思。

 

  另外,無可否認,主動式管理的基金,會有一些額外費用(比起直接買股票),但如果基金的表現優秀,我認為,作為有紀律的長線投資(三年以上,甚至是十多二十年的投資),透過複式滾存去賺錢,這些額外的收費也是值得的。

 

  作為一個總結,我整理了金融海嘯之後,恒生指數成分股的表現,讓大家更清楚瞭解股票和基金的差異。理論上,買藍籌股已經是比較簡單,而且質素有保證。如果連藍籌股都不好,那麼,其他二三線股就更危險了!

 

  如果姊妹們的股齡超過5年,應該記得2007年恒生指數的高位是31000多點左右(大約31元)。換句話說,如果大家在2007年高位時買入盈富基金(02800)這隻指數基金,現在還未見家鄉呢(昨日收報19.9元)。

 

  好了,那49隻藍籌股又如何呢(當時的成分股沒有49隻那麼多)?當中有兩隻股票2007年時還未上市,一隻是友邦保險(01299),另一隻金沙中國(01928)。撇除這兩隻股票,現價高於2007年時高位的藍籌股只有13隻。即是說,如果在金融海嘯前買入這13隻股票,現在是賺錢的。

 

  但這13隻股票中,有5隻在2007年時還不是成分股,即是未算藍籌股,大家能否慧眼識好股,仍然是個疑問。這些股票包括中國旺旺(00151)、康師傅(00322)、騰訊控股(00700)、恒安中國(01044)及百麗國際(01880)

 

  因此,在2007年時已經是藍籌股,而現價又已經升破當時高位的股票只有8隻,當中有4隻其實是公認為「悶男人」的公用股,包括中華電力(00002)、中華煤氣(00003)、電能實業(00006)及地鐵(00066)等。其他較為令人意外的只有九倉(00004)、太古A(00019)、中海油(00883)及中銀香港(02388)

 

  其餘大家熟悉的甚麼中移動(00941)、中石油(00857)、中國人壽(02628)、工商銀行(01398)、建設銀行(00939),以至滙豐(00005)、長實(00001)、和黃(00013)、新地(00016)及港交所(00388)等,全部都未返家鄉呢!有些距離當時的高位還有一段距離。至於基金又如何呢?下次再續。

 

  作者電郵:tong_lydia223@yahoo.com.au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2025去邊最好玩?etnet為你提供全港最齊盛事活動,所有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我要回應6

版主留言

我要回應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大包整多兩籠發表於 2012-7-22 02:43 PM
  • #7
  • 任何股票現在都是浮沈不定不論大藍籌或小股仔,現階段還是一動不如一靜.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sarahcheung發表於 2012-7-11 08:45 PM
  • #6
  • 每一隻股票的升跌, 有些係遜於大市, 有些是跑贏大市, 有時真的好難選到一些股票係優於大市, 因為當中可能有些公司中途出現了一些問題大家估不到的, 所以有時貿貿然煲重一些所謂藍籌股, 都未必穩陣, 特別係現時那麼動蕩的股市, 更加難測, 惟一比較可行或較為穩陣的方法, 係分段吸納盈富基金, 它跟傳統基金不同, 因可以在股票場直接買, 不像一般傳統基金要收什麼雜費。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股海浮生發表於 2012-7-11 04:00 PM
  • #5
  • 讓我大膽推測個答案。若果以筆者指定2007年高位來比較,回報一定係:股票基金>指數基金,理好好簡單:

    「股票基金」最常用的策略就係「平均成本法」,尤其係月供形式那種,以2007年11月至今約56個月,假設每月供款及投資一樣,恆指(成本)約為20500點左右。

    「指數基金」若從2007年高位約31000點計,成本已經與上述相差一萬點有多。

    「藍籌」真係好個別,思捷業績差又被歐洲累;匯豐買錯美國野、歐債累、同埋恆指比重大不如前;可以用「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來描述藍籌情況。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smile00發表於 2012-7-11 02:32 PM
  • #4
  • 想必在這個動盪的經濟體系裡,手持哪一類的股票都存在一定風險吧..也不用說手持的是不是藍籌股了,近期投資都係要睇定先,計劃周詳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Sandyman發表於 2012-7-11 12:26 PM
  • #3
  • ...... "在股票低迷時才入市,賺夠了又肯毅然放手的話,以股票作為幾個月,以至兩三年左右的中線投資" ...... 買基金又咪甘樣! 中間費用/食價高, 仲欠透明度低添。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JACKH發表於 2012-7-11 11:47 AM
  • #2
  • 我正是高位入市者,眼見日日跌,投資的股票一無起息,真的不知如何是好。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