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31/07/2018

盈富基金欠缺的是「安全感」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Text: 羅國森

  年金這個話題,不但引起退休人士的熱議,甚至連有排都未退休的「年輕人」也熱議地討論。據我不完全統計,愈是年青的一代,對年金的反應就愈冷淡。斯文大方者會認為年金不吸引就算,性格剛烈者甚至會大罵年金「搵笨」,勸長輩不要買,不要做「豬」。

 

  上星期Luke Sir在本欄寫的文章,也提到政府年金。他指出的一點,我十分認同,那就是,年金的最大好處是提供終身的「金錢安全感」。因此,令我想到,隨著年紀漸長,甚麼高回報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定期定額,保證有錢落袋。

 

  上次我在本欄寫了篇「年金不是存款,更不是股票」的短文,指出年金跟股票和存款是不同的產品,不應該直接比較。結果也引起很大迴響,其中有些朋友將股票的範圍收窄至盈富基金(02800),認為只要所謂的股票是盈富,那就一定好過年金。

 

  我想先指出一點,我對盈富基金完全不抗拒,甚至是擁護者。我一向推崇三合一的退休方案,股票肯定是我其中一種會持有的退休資產,而當中,盈富基金也肯定會佔一定比例。

 

  只不過,用賽馬術語,年金是我退休資產中的「膽」,然後我會用來拖高息股和定息工具,又或者收租物業,又或者自住物業的「逆按揭」,即是一拖三。

 

  但為以正視聽,我仍然想就盈富和年金的異同,從實務角度跟大家討論一下。

 

  現在盈富基金的息率大約3.2%(確實長期以來都派息),如果用100萬買盈富,每半年才收息大約16,000元,即每月2,666元。但用同一筆錢買政府年金,下個月就有5,300或5,800元收入,視乎男女而定。

 

  我想問,如果真的需要5,300,甚至5,800元的退休入息才足夠,難道下個月就沽出少許盈富去湊夠數?如是的話,你手上的盈富基金,就再沒有100萬了(一沽就是500股)。更不要說,當你需要套現時,遇著股市向下,可能要沽更多的盈富(兩手?)才湊夠數呢!

 

  如是的話,只要過多幾個月,你手上的盈富已經唔見了一截。長遠來說,即使日後盈富的息率提高了,但你手上的盈富卻減少了,那又是否提供到預期的現金流呢!萬一有幾年經濟環境欠佳,派息減少了(我不認為盈富會完全不派息,但減少派息卻是有可能的),那麼,又要再沽一手盈富?

 

  當然,我以上的說明,都是基於一些假設。你可以說,難保我要沽盈富的時候,股市大幅向上呢?!這當然有可能!

 

  但問題是,當我們退休後,追求的已經不是這些uncertainty,而是穩定的收入,所謂穩定壓倒一切!

 

  所以,我希望大家明白,「政府年金」這四個字,背後代表「保證終身」,這一份「安全感」是高回報產品不能比擬的,當然也包括了盈富基金!

 

  作者電郵:lkslo@yahoo.com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膺「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四大獎項► 查看詳情

我要回應5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我要回應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lodad發表於 2018-8-7 08:21 PM via app
  • #6
  • 回覆 #5 昨日的我


    其實年金是保險產品,產品是經過精算師計過有利可圖才推出市場,左計右計,我實在看不到年金如何比買盈富優勝,如果你手頭上有足夠盈富收息過活,為何要付出那麼多行政費用買年金?要安穩過活,儲盈富吧,最啱唔識投資的我們。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昨日的我發表於 2018-8-7 03:24 PM
  • #5
  • 如果係「一筆過」又或選擇中途退保的,才會被大削一截。假若投保人士不幸翌年去世,其後人若選擇分期取回,一樣能取回餘額全數的。

  • 引用 #4 lodad 發表於 2018-8-6 12:12 AM

    走去年金官方網站,登入年金計算機,竟然發現男士65歲購入一百萬年金計劃,若不幸翌年身故,那一百萬年金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lodad發表於 2018-8-6 12:12 AM via app
  • #4
  • 走去年金官方網站,登入年金計算機,竟然發現男士65歲購入一百萬年金計劃,若不幸翌年身故,那一百萬年金要損失差不多27萬!要直到第十年身故才可保證取回不少於一百萬,健在便要八十歲才可取回一百萬!太可怕了。
    www.hkmca.hk/hkmcaphp/php/calculator_web-r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lodad發表於 2018-8-4 10:04 PM
  • #3
  • 假若你十分需要一百萬年金的每月五千多元作生活開支,你根本不應該買一百萬年金,否則日後不幸要攞綜援,總金額要扣除這五千多元,倒留下這一百萬好好處理吧。歷史數據可以看到盈富不是一個出色的投資選擇,但買盈富根本不同普通的買單一股票,那是用來收息,又同時因應經濟成長應對通賬,股息長線看仍會向上的。我是個剛退休人士,很依賴股息收入,而盈富在我的投資組合中比重是最高的,當有餘錢我仍继續不問價買盈富收息,我的子女在我影響下亦定期買盈富作將來退休之用。
    肯定的是一百萬年金在你有生之年月入五千餘,但是一百萬元盈富在你有生之年仍然年年有息收,而且到最後仍擁有買入時的股數在身後給子女或慈善組織作為心意。金錢是不斷貶值的,單這個因素便令我深信盈富股息金額長遠是會向上的。大家可参閱盈富成立至今的派息數據以作考慮。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lodad發表於 2018-8-4 10:03 PM
  • #2
  • 年金其實等如逆按揭,是一個食老本的設計。但是逆按揭保証你有生之年都有地方住,居住權的現金值應該按年上升的。而年金保障你在八十歲後只是每月有五千多元直至终老。然而食老本的每月年金至死不变,今天五千多元與十五年後的五千多元應該有極大分別。過去歷史數據看到盈富派息與股價鈞缓慢向上,盈富成份股的剔除與引入都是有客觀因素運作,派息可有上落但是派息很低的機會極微,我深信盈富增長與政府保証年金是可以比擬的。如果你覺得八十歲後每月有五千多元十分重要,在六十五歲買盈富而八十歲後有沒有五千多元股息的肯定答案是沒有。但六十五歲買一百万元盈富的年息有二千多元月息的可能性很大,到了八十歲時月息離五千元應該不難,但是最重要是你仍然擁有六十五歲時購入的盈富股數,從六十五歲開始至你不賣它們,那是一筆資產。如你仍有子女,可給他們,或者捐给你心中的慈善機構以作回瞶,不像年金隨著時間不斷减少至零。六十五歲後的十年可能月息不及年金,但買盈富養老是先苦後甜,年金剛剛相反。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最緊要健康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