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0/04/2025

美元失信譽,黃金成天堂

  • 陶冬

    陶冬

    持有美國猶他大學經濟學博士、碩士及北京外國語大學學士學位。他對亞洲地區的經濟極有研究,尤其對中國經濟的見解更爲深入。陶博士曾就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及2004年中國宏觀調控等問題作出前瞻性分析和預警。陶博士過去於多家國際及知名的金融機構出任亞洲區經濟研究部及中國研究部主管,工作地點遍及中國、美國及日本,自1994年起獲派駐於香港任職。

    陶冬天下

    每周更新

  關稅戰的漣漪,仍在擴散。特朗普考慮給予進口汽車及零元件暫時豁免,但對芯片、藥品和關鍵礦產啟動進口調查。中國對特朗普245%關稅不予理睬,歐盟據悉已準備好談判破裂後的反制,美日第一輪談判未取得進展。不僅對外有點出拳已老的感覺,特朗普政府對內也起內訌。關稅鴿派擊敗鷹派,財長貝森特主持雙邊貿易談判;由於聯儲局主席拒絕配合,特朗普揚言要炒鮑威爾。

 

  上周拋售重災區的10年期國債市場止跌回升,不過收益率曲線陡峭化趨勢依舊,表明市場對美債信用仍有擔心。美股表現參差,歐亞股市則從關稅衝擊中緩了過來,大多走強。美元指數低位下滑,一直處在100關口之下。好消息是VIX回到30以下,表明市場恐慌得到紓緩,壞消息是exit America(逃離美元資產)仍在進行中。歐洲央行再度降息25點。

 

  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最近指出特朗普當局推出的關稅政策大幅超預期,關稅不僅在短期會製造出物價壓力,也可能令通脹長期化,「政策的結果可能使我們的目標漸行漸遠」。這是鮑威爾第一次在公開場合詳細談論特朗普關稅戰對聯儲局物價穩定和就業最大化雙目標的影響,認為對等關稅政策將貨幣政策決策者放到了一個「挑戰性的場景」。

 

  特朗普在第一任曾經公開要求鮑威爾減息,並威脅要解僱聯儲局主席。他在第二任初期對鮑威爾沒有那麼咄咄逼人,然而4月2日後,美股美債美元大跌,他再次要求聯儲局介入。可是儘管美債遭到巨量拋售,金融市場面臨系統性風險,據報鮑威爾的聯儲局拒絕出手,特朗普不得不親自出馬,延後實施關稅措施。這讓特鮑之間再次結下樑子。

 

  鮑威爾作為聯儲局主席的任期於明年5月屆滿,再度續約的機會甚低。這使得鮑威爾可以放下連任的糾結,對特朗普的各種要求不再客氣。他維護的是央行獨立性,是制度的底線,然而他的做法並不為特朗普所容,在最近的內閣會議上,提前解僱鮑威爾已經被提到桌面來討論了。鮑威爾履行職責,是受到法律保障的,特朗普如何處理此事尚不得而知,不過特朗普永遠是特朗普。

 

  鮑威爾仍舊需要履職,他的難題是目前看不清楚通脹壓力還是衰退風險更大,抑或兩者同時出現。這三種不同的場景需要有不同的政策應對,貿然出手只會令未來的政策陷入被動局面。從硬數據上看,美國經濟溫和增長的可能較大,不排除溫和衰退,但不至於出大事。反而物價趨勢較難把握,關稅對通脹的長期效應更難判斷,所以聯儲局以不變應萬變是正確的。

 

  隨著美國債市回穩,市場對FOMC 5月降息或緊急降息的預期基本消退。不過從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利率掉期價格來看,市場仍隱含預期聯儲局在6月或7月減息1碼,9月及12月再減息各1碼。鮑威爾給出的訊號是,聯儲局最重要的任務是觀察清楚關稅戰對物價的長期影響,經濟數據對減息決策暫時不重要。

 

各國央行領頭買金,顯示對美元的憂慮。(Shutterstock)

 

  如此局面下,變數在於金融市場。資本市場對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反應強烈,並產生了嚴重的風險厭惡。市場去風險、去槓桿,美股、美債和美元強烈波動,在過去幾周爆出過兩三次險情,而聯儲局決定對險情置之不理,由政府自行拆彈。筆者看來,關稅戰所觸發的美元資產信任危機並沒有結束。決策者不過度干預是好事,不過他們也曾因為過度自信而漏過了雷曼事件,最終釀成全球金融海嘯。

 

  自從「解放日」,市場經歷了一場對美元美債的信任危機,exit America(逃離美國資產)成為資金去槓桿去風險的主要交易。這表面上源於一場流動性緊縮所帶來的資產價格動盪,但是背後卻是戰後美國主導的經濟、貿易秩序的坍塌。特朗普發起的關稅戰,涉及範圍之廣、稅率調整之深,在現代資本主義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除了為全球貿易帶來巨大的困擾,更顛覆了全世界的認知。

 

  美元曾經是動盪時期的避險天堂,這次卻成為市場震盪的重災區;美債被稱為零風險資產,這次卻遭到本世紀以來最兇猛的拋售,風險驟升。美元乃是世界金融市場主導性貨幣,美元交易佔全球外匯交易近88%。美國國債市場總值27萬億美元,被認為是所有風險資產的定價之錨。美元與美債同遭滑鐵盧,凸顯出全球資金對美國信譽的擔憂。

 

  特朗普在關稅問題上的操作,明顯是恃強欺弱,利用美國的市場優勢一意孤行,侵犯了其他國家的利益。美國或許可以通過極端施壓,得到大量的短期好處,但是犧牲了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建立起來的軟實力,其中美元在軟實力中佔據中心地位,其鑄幣權和發債優勢為美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在美國國力日漸弱化的今天,美元信譽的重要性尤其突出。

 

  更大的問題是,信譽蒙羞,直接影響到美國在全球的領導者地位。究竟這是短期恐慌,還是造成不可逆傷害,尚需觀察。不過,以美元、美債為錨定的「泛美元資產」的投資者信心,肯定受到了衝擊。從另一面看,美元之外其他大的貨幣也同樣不堪大用,而資產必須以某貨幣作儲蓄手段。筆者認為基於此,美元在可預見的未來,恐怕還是主導性世界的貨幣。

 

  然而,這不代表其他國家對美元美債不心存戒心,不盡量尋找替代儲蓄手段。在過去兩年半時間裏,黃金價格幾乎翻倍了,這正是投資者焦慮的折射,而且領頭買金的更是各國央行。上次美元失去信譽,是1971年8月尼克遜宣布美元與黃金脫勾並普遍提高關稅10%。在隨後的10年中,黃金價格漲了19倍。

 

  本周焦點,仍聚焦在美國政府的對等關稅及關聯話題上。數據方面,關注聯儲局褐皮書,預料聯儲局指出硬數據仍在微弱增長,但是軟數據(信心類指數)則反映對關稅政策不確定性的擔憂。中國人民銀行可能作出利率調整。東京核心CPI預計攀升至3.2%,令日本央行面臨通脹壓力和關稅風險的兩難。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的官方立場和預測,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膺「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四大獎項► 查看詳情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我要回應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