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14
蹲著的史官
白水
白水
白水(1948-)廣東南海人,澳門出生,香港長大。羅富國教育學院畢業後到中大崇基學院讀哲學,1977年畢業後獲法國政府獎學金到巴黎學習,修讀新聞從業員課程、翻譯、哲學(美學)。一直停居巴黎。名片上自我介紹:西洋文化史,博物館講解員。
Art Walk@Paris
蹲著的史官 Le Scribe “accroupi”
時期: 公元前2600-2350之間
高: 53.7cm 寬:44cm
材料: 石灰、瀝青、石晶
製作方式: 雕刻、油塗、鑲嵌
文化時期: 埃及第四至第五王朝之間
出土: 埃及薩卡拉(Saqqarah)1850年
自1854年在羅浮官,現展藏於敘利館一層22室
這尊史官像停頓在這打座姿態上至低限度已有四千多年。
1850年法國考古家在埃及薩卡拉發現,同時獲得的文物超過七千件,大部分存於羅浮宮古埃及文物館。許多人誤會許多埃及文物是拿破崙搶回法國的,其實,拿破崙期間所獲的文物,許多已被英國佔有,現存大英博物館內。拿破崙是在1821年去世的,他無疑是開創西方人對埃及歷史文化產生興趣的第一人。那是當時的時代氣息,西方人總是想追尋他們是從哪裏來,對聖經有關地區的追索有很大的興趣。
蹲著的史官側面,拍攝於羅浮宮敘利館一層22室
史官是蹲著的,頭放得很端正,身驅平衡對稱,蓮花式的打座姿勢。总体呈穩定的三角形。手上拿著筆,但在出土時已找不到筆及塑像的座托。他的左手拿著捲起的草紙,好像正在做筆錄。他用心地雙目凝望前方,像是細心聽著主子的發言,將聲音變成符號記錄下來。雕像基本上是寫實,雖然依循重覆又重覆不知多少遍的預先規定的方式,但寫實是有選擇性的,只將基本要素刻出,絕無多餘的細節。最引人神往的是那雙眼睛:通過非常精巧的鑲嵌工藝,眼珠幾乎近真人。
史官瞪目凝視,眼珠嶄亮,酷似真人
記得25年前,當時一個展覽,在大宮展出,主題是文字的起源,海報就是用這个蹲著的史官的形象,我買了一張貼在兒子的房門內,當年他只有四、五歲,他很怕看到畫中的眼睛。終於我將海報收起來,至今仍保留著。
1997年,法國博物館文物復修研究中心(C2RMF) 与羅浮宮商議,决定不用抽樣法對此塑像進行物理化學分析,恐導致對物体本身的損害。他們用羅浮宮內的粒子加連器(ALGAE)將微粒驅動,速度達每秒5萬公里。研究結果顯示:雕像的瞳孔用的石晶非常純正,切削成圓錐型、鑲嵌成眼球,圓錐面打磨發光,活像真眼睛的虹膜。
這使人不禁提問:四千年前的埃及人難道已懂眼科的解剖方法嗎?
史官,書寫工具 (公元前2500-2350)
石刻司祭Ounennéfer以史官形象雕刻,(公元前1290-1069)
埃及的史官很早出現;在法魯王大金字塔時代已有,以後普及起來。擔任史官的人一般是來自貴族階層,是父傳子的世襲職業,基本上是不愁衣食的優差,是接近權力中央的一群人。羅浮宮存有許多史官雕像,有坐著的,也有站著的,石質泥質雕塑都有,惟獨這具最吸引人。一般雕像是有座托及刻有名字的,但這一尊則找不到座托,那麼美的一個雕像,竟是無名氏!
有種看來是合乎情理的猜測,有不少藝術史家認為他可能是法魯王的家人,是某個兒子或孫子。理由是基於工藝的細緻來推論;若不是貴人,也許不會做得這麼認真。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