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2013

揭開重慶大廈的神秘面紗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馬靄媛

    馬靄媛

    曾任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項目經理及中文新聞寫作課名譽講師;職業訓練局高級傳媒主任及編輯;《香港經濟日報》及《明報》首席記者,擅長撰寫專題及人物訪問,醉心文字世界,相信知識可豐富心靈、啟迪人生。著有《這個記者夠彆扭》人物訪問集及《愛是不能埋-謝婉雯傳》。 

    世界在讀什麼

    逢周三更新

  若非工作需要,多年前我不會在重慶大廈住宿一晚,那時帶著尋幽探秘的心情,追訪一位替西餐廳當人肉宣傳板的英國女子,她放棄工作去流浪,在香港打散工,做小買賣。在重慶大廈,更遇過一位在賓館當看更的伯伯,他說在內地坐了十年冤獄。他讓我住宿的床位,一晚才60元,但翌日早上,才驚覺原來那房間是男女混合床位。

 

書名:世界中心的貧民窟:香港重慶大廈(Ghetto at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 Chungking Mansions, Hong Kong)

作者:Gordon Mathews (麥高登)

出版:青森文化

(讀本由商務提供)

 

  位於尖沙咀旅遊黃金地帶的重慶大廈,永遠充滿刺激與新奇的人和事,卻又令人帶點不安。以往在重慶大廈的短暫逗留,和中文大學人類學教授麥高登花時五年的研究相比,微不足道。麥教授為了深入這個外界眼中黑暗和神秘地帶,他曾有三年多每周留宿重慶大廈一晚,在那兒邂逅過129個國籍的人,寫成《世界中心的貧民窟:香港重慶大廈》一書,讓讀者認識這被《時代雜誌》選為「全球化最佳例子」的「小聯合國」,同時解構它的歷史和發展、經濟活動;居民與商品、人和人間錯綜複雜的聯繫與交流。

 

  重慶大廈有半世紀歷史,樓高17層,較為人熟悉的是背包客的廉價住宿天堂,90個小賓館內每晚住宿了4000人。作者通過前線採訪,以人類學角度,發掘大廈內不同人的生活和謀生的故事,充滿世界觀。他們雖活在社會的下層,卻又力爭上游,各有自己不尋常的過去,益發使這幢處身大都會內的殘舊大廈,泛著迷人的色彩。

 

  在這幢大廈內,有中非部落的避難者,母親因支持反政府組織被殺害,茫茫然不知去向;也有性工作者,在約九成工作生活為男性的重慶大廈內掙扎求存;有吸食大麻的癮君子;有南亞和非洲的商人和勞工,有各國旅客;麥高登甚至打破個人原則,不惜付錢予性工作者,方便面談採訪。

 

  作者的研究,也還重慶大廈一個本來面目,人們不時重提大廈內發生過的風化案、搶劫案,但不同膚色人種背後其實有各自的尋根旅程,或夢想追求。在何去何從的抉擇中,也包括重慶大廈的未來和出路。在我們只願遠觀不想接近它的同時,當重慶大廈這異色國度消失,香港又會再陷入歷史的失落中。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健康網購 | 6月限定優惠【送:明目藍莓精華36:1】乙樽► 火速行動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