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6/2015
嚴守民生「小事」防線
內地海關近來瓦解逾20個走私過期凍肉的集團,令人聯想到香港走私肉問題。食物安全關乎日常民生,其重要性實不下於住屋或全民退休保障等議題,港府須做好實事,才會獲港人支持。
政府應加強抽查,提高罰則,以更大力度維護市民的食品安全。
全國十多個省份,涉及21個走私集團近10萬噸有問題的凍肉最近被內地海關緝獲,連同3月在深圳檢獲逾6,000噸走私凍肉的情況,令香港也要提高走私肉流入本地市場的戒備,嚴加防範,才可保障市民健康。
部分走私集團以香港作轉運站,凍肉包括嚴重過期達三、四十年的豬蹄、雞腳、雞翼等。雖然食物及衞生局和凍肉批發商都指有監管機制防止有問題的凍肉流入本港,但如能成功通過正常監管機制就不會是走私凍肉了。凍肉要透過非法途徑「走私」進入市場,必有其問題,而利潤又要高才有人願意做。
既然香港海關及食環署等政府部門未必可完全杜絕有問題凍肉的走私情況,作為消費者,包括公眾、凍肉商販,以及食肆買手、東主等就要留意凍肉的細節,例如要問:
一、凍肉儲存的年期或屠宰及冷凍的日期,冷凍或製作的溫度(如攝氏-18度)等,又如何得知產品標示日期無訛?
二、凍肉售賣或食用前有否曾被解凍?如何辨別凍肉或半解凍肉曾被解凍與否?
三、凍肉、半解凍肉怎處理才正確?購入後再存放冰箱,或盡快食用?
問得詳細,方可保障食用者的健康,因為低溫只可減慢細菌滋長和活動的速度,並不能殺菌,而肉類解凍再冷藏,表面亦會布滿細菌,吃後有機會導致腸胃炎,甚至食物中毒。
食物安全總會涉及是否信任供應商、信供應商的標籤說明、信第三方品質認證等問題。理論上,供應商會十分重視商譽,但近年本地及海外食物安全不時發生事故,實在難以令人放心。與中醫藥採集、煉製的原則相似,處理食材、炮製食物都是良心工作,業者應秉持「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態度,即使無人監管下,做事也不能見利忘義、違背良心。但只要有一兩隻害群之馬,食物便難保安全,危害公眾健康。
食環署、食物安全中心等一直嚴守食物安全防線,食安中心更不時禁止個別國家食物進口,如禁止多國禽肉及蛋類進口,以防禽流感,市民都希望它們能繼續守護香港。
政改後,港府稱要集中改善經濟民生,就以上有關凍肉的細節,若政府能向市民發出清晰指引,加強宣傳,從而教育消費者,便是為港人做了一項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
轉載自: 晴報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