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2016
「熄機」的啟示
陪伴港人59年的亞洲電視在上周五終於「熄機」,沒有謝幕、沒有員工道別,只是於4月2日凌晨「突然」中斷訊號。這個歷史悠久的免費電視台終告沒落,的確可惜,而亞視在這60年以來亦曾經努力掙扎過、長進過,只是始終資源有限,敵不過對手的慣性收視。在「勝者全取」(Winner takes all)之下,香港已容不下「阿二」電視台,這對本港創意產業能否帶來一點啟示?
市場需要競爭者,但參與者亦必需具備實力。
亞洲電視前身為「麗的映聲」,於1957年開台,是全球華人地區第一間電視台。1973年易名為「麗的電視」,作免費廣播,及至1982年邱德根入主後正式易名為亞視。
這些年來,亞視也偶有佳作,《大地恩情》曾令無線電視腰斬節目;資訊遊戲節目《百萬富翁》贏盡口碑,創下39點的高收視;自家製作的《尋找他鄉的故事》及劇集《我和殭屍有個約會》等都令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而外購劇集《還珠格格》也成功掀起熱潮。
電視節目製作費驚人,產品在本土受歡迎之餘,更要賣埠成功,才得以為繼。不少無線劇集在本港播映後會發行至海外市場,可彌補高製作費開支。港視主席王維基曾表示,拍一小時劇集的製作費要100萬港元。近年大受歡迎的韓劇平均一集的製作費更高達400萬港元,但韓流熱潮下,韓劇可以外銷至全球不同市場,幫補不少。
亞視作品賣埠不成,後來為了節流更減少自製劇集,又缺乏資源買第一線外劇,以致節目質素每下愈況,節目重播又重播,長久積弱,廣告客戶及觀眾紛紛「轉台」,最後自然慘淡收場。
經營電視台如是,經營小本創意工業也如是,在「勝者全取」下當「阿二」不易,經營者不可以不顧成本,不切實際,只求創意。今時,不少年輕人將創意理解為發揮想像,天馬行空,追逐潮流。但其實,創意最終仍要回歸基本—產品及服務要有質素,需為消費者解決問題,及有市場價值。
舉例說,以回收物料如汽水罐、膠樽、紙盒等當燈罩、造家具的確夠創意,但捧場客足夠讓你維持生計嗎?跟隨潮流做聊天、的士電召手機程式(App)不難,但你有信心令市場領導者的原有客戶「轉台」?
不少人不介意在創業首一、兩年守業,期望等待時機,等待蝕頭賺尾。要謹記的是發揮創意的真正意義在於為產品增值,令產品更迎合市場所需,而不是將貨就價、不顧現實。能夠與市場一哥爭一日之長短固然是好事,但至少也不至於連年虧損,黯然離場。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港府本年度已錄逾2千億元赤字,有議員指或難符基本法力求收支平衡之規定。你認為當局應如何解決財政問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