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1/2016
投資宜穩妥 莫抱賭博心態
受惠於第三季度環球股市表現,外匯基金單季錄得425億港元收益。港府投資表現佳,庫房有進帳,對本地小投資者的啟示是:投資不是賭博,穩妥才是王道。
投資應該多聽專業意見,忌道聽塗說,聽小道意見。
看金融管理局外匯基金投資組合內,各投資工具在第三季的最佳表現,依次為:「其他股票」,賺185億港元(下同);「香港股票」,賺168億;「債券」,賺64億。第三季單看股、債表現的變化,從第一季,股分別蝕99億及蝕62億,而債賺250億;第二季股賺51億及23億,而債賺193億,以至第三季的最佳表現,金管局在投資策略及相應比重上,應做了適當的調整。對本地小投資者來說,其他股票和債券都未必可輕易參與,投資香港股票又有如何?
筆者想問:假如你是金管局的投資專家,既預期第三季度市場對量化寬鬆有所憧憬而走俏,你會怎做?預期恒指會升,即是大藍籌會升,你認為金管局投資港股的組合與盈富基金的組合有多大分別?今次外匯基金表現良佳,再驗證了小投資者不宜炒蚊型股,反而若投資大藍籌,長綫就會有賺。
有人以為筆者是要求小投資者與坐擁幾千億資本的金管局比較?不是比較,而是仿效。又有人說,「蚊型股」小注易入場,「大藍籌」好貴一注。對此,筆者的忠告是:小注,愈輸愈少;貴注,愈贏愈多。
80年代,當仍可用$5投注時,記得有一匹熱無可熱的馬王,買$5,派$5.1,若馬迷落注,幾可肯定必贏$0.1,但賭仔多用$5買冷,輸了,以上述賠率,要贏多少次才可回本?是50次!因此,不少大富豪投注都傾向只買位置,反而那些小「賭聖」,卻往往買齊三穿四、穿五,健康投資始終不是投機,更不是賭博。
看恒指由英國公投脫歐後,7月初約20,800升至9月底約23,300,升了2,500點,都已可知道大藍籌期間普遍的表現:只要大環境、趨勢有利,藍籌一般會有業績支持,股價也會升,而不會像蚊股般,因個別內幕消息或「故事」而驟升驟跌,而且肯定會有基金、機構投資者等大戶同行;反觀蚊型股則會因透明度較低,而表現未必符預期。
金管局在股票策略上不及小投資者的是,他們不會全綫「走貨」,因若只持現金,「現金」這項工具就變成了所有雞蛋放在一起的那個「籃子」,反而小投資者正因資本少,更可靈活部署。
晉身藍籌是對股票賺錢能力的肯定,反之就會被踢出藍籌行列,恒指升,代表恒指成分股(即「藍籌」)價升,只要經濟環境好,公司業績理想,藍籌升是自然的事。若投資者沒有甚麼心水藍籌,大可考慮一些交易所買賣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 ETF)類別的投資工具。
轉載自: 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