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7/2017
選科要留意環境變化
近日中學文憑試、升中派位相繼放榜,尤其步入高等教育階段,中學畢業生要考慮的比前更多,這也令我們想起日前病逝的作家約翰遜(Spencer Johnson)及其著作《誰搬走了我的乳酪》(Who moved my cheese?)。
有人在意78歲的約翰遜在美國加州病逝,全因他那本全球銷量達2,500萬冊的《誰》。《誰》其實只是個關於老鼠和小矮人面對「糧食(芝士)消失了」的簡單故事,卻啟發了我們怎樣面對人生變化的重大反思。20世紀末,先進社會得以有這番「集體反思」,約翰遜有其貢獻。
「世界會變」、「變幻原是永恒」,香港人經常掛在嘴邊,但當變化真的在你周遭發生,可以成功擁抱轉變的又有幾人?今屆文憑試的6位「狀元」,全都想讀醫科,做醫生。立志懸壺濟世、治病救人,原很值得敬重,但若有其他功利因素促成,大家就更應深思《誰》書中「世界會變」這個簡單信息︰「我們不願意改變的原因,是我們害怕改變」;「事情就是會改變,而且再也不會變回原來的樣子」及「及早注意事情的小變化,就更能適應即將到來的大變化」等。
今天,學生和家長在升學或就業時,往往用上了「以後不會有變」的思維去做決定,現在已有FinTech(金融科技),難保日後MediTech(醫療科技)或LegalTech(法律科技)可完全搬走醫生、律師這類傳統專業的「芝士」(飯碗)。
從人的競爭力,我們又會聯想到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的競爭力。全球經濟都經歷著結構性的變化,自美國推行「量化寬鬆」,帶頭「印銀紙」以來,加上中國經濟改革成功,構成令人驚嘆的經濟增長,都令全球普遍出現資產泡沫,而樓價急升,也非香港獨有。
在這個資產和資金驅動的大浪潮裏,適應轉變能力和競爭力較弱的人、城市和國家,都會被淘汰。另一本分析21世紀初期全球化趨勢和過程的《世界是平的》就指出,無論是在先進國家及地區,抑或在第三世界生活的人,都要適應全球化這大趨勢。
世界會變,同樣,今天吃香的專業技能可能也會變,正如「芝士」不會永遠放在你身旁一樣,那已不是有誰搬走了你的芝士,而是你可能已吃完了原本的芝士。撇開一筆,假如約翰遜並非常想著吃芝士,可能他還可多活上幾年,並寫成《甚麼延長了我的生命》(What made my life longer?),繼續造福世界。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民主派初選案,45名罪成被告判囚4年2個月至10年不等,你認為判刑是否具阻嚇作用?►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