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2018
質疑合理 溝通釋慮
港珠澳大橋主橋東人工島的防波堤石墩呈不規則排列,有人懷疑工程不妥善,並會危及日後大橋安全。在這事件上,港人有懷疑及傳媒發揮監察作用,都無可厚非,中、港兩地政府宜視此為一個互動、溝通的機會,讓港人對大橋主體工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港府昨已就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關於防波堤的疑慮,向公眾簡報。路政署指大橋是按2014年經核實的圖則,相關的扭工字塊(石墩)沒移位,並沒有需要重新設置。其實,在這簡報之前,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已兩次發文解釋,石墩是按原本工程設計,由於位置特殊,因此這些扭工字塊是被定點及隨機在水底設置,但管理局強調,石墩互有勾連,能夠發揮防護、消浪及保護人工島的作用,而且他們一直有一套控制質量的程序及制度,監察大橋工程。
對防波堤被颱風「天鴿」沖散的質疑,大橋管理局也發布了攝於颱風前後的防波堤照片,顯示了防波堤相關排列形態,並沒有太大分別。
整個「防波堤風波」的關鍵其實只是可令港人「信」與「不信」的問題。在市民心中,事實與真相大家可能仍各有想法,筆者也不太肯定防波堤是否真有問題,但大橋是國際工程,在環球關注下,若有問題,他們不會待傳媒拍照並提出質疑後,才有所行動,而是未被傳媒廣泛報道便已作出補救。
事實上,大部分受過思考訓練的文明人都傾向整齊、有規律,包括直線、有規劃及工整的序列,每當看到一些非天然的人工規劃或作品,便會以先入為主的觀念,質疑「有無搞錯」;但其實大家的腳板也是拱形的,不是平直的,對於這類合理懷疑,不必苛責,反而應要肯定港人對大橋這份關注及懷疑的精神,不過,提問雖然合理,但不應該衍生不必要的疑慮甚至恐慌;過程中,傳媒也發揮了監察政府的作用,若傳媒能夠可代市民深入認識多一些工程專業知識,並以深入淺出的方法,表達出來,便可釋除市民因不了解情況而產生的疑慮。
有本地工程師指即使大橋工程能夠抵禦中度颱風「天鴿」,也難保可抵擋其他颱風吹襲。大家當然希望,大橋工程設計早已預防颱風來襲的影響,若仍擔心石墩漂移,建議為石墩寫上編號,甚至像鋪砌地磚般一一對齊,日後若有移位,便可一目了然。
謠言止於智者。今次要市民成為「智者」,港府宜開放資訊,詳細解釋。市民當然毋須知悉或理會個別工程的細節,而最重要是安全問題。早前中國天宮一號飛行器重返地球,不也曾掀起一輪炒作及無謂的擔憂?資訊透明,並多作解釋相信是讓真相呈現的最好方法。
轉載自: 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