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2018
雷擊電閃 行山避險
明天周末,雖然天氣預報說將有零星雷雨,但可能仍無阻部分行山人士的郊遊決定。日前有青年行山遭雷擊,加上近日泰國又有少年足球隊員遇暴雨遭困於山洞,都說明行山、探險,想欺山或欺水,同樣要時刻提高警覺。
日前遭雷擊的青年一行幾人行山,從西貢水浪窩出發往馬鞍山郊野公園。據悉,當行至彎曲山近大金鐘一帶,天色突變,期間雷電交加,但沿途為大平原,又沒避雷雨的地方,即使事主伏在地上,也避不過雷擊。
天文台提醒遠足人士處於空曠地方又遇上雷暴時,若未及撤離雷區,切勿站在山頂或接近導電物體,例如樹木或桅杆等,也不宜伏在容易傳電的潮濕地面,而應蹲著,以減少與地面接觸的面積;行山專家則忠告行山人士,雷暴時要盡快走到較低位置,或走到建築物、大石下避雷,並應除下身上所有金屬物品,包括項鏈、耳環、眼鏡、手提電話等,把它們放於遠處,以免導電危及自己安全。
其實,自西貢大網仔一帶,西至馬鞍山郊野公園,當地的岩層、土壤的金屬含量偏高,而當新界東上空發展成雷區,其地質就可能會較容易導致雲對地的閃電更加頻密。那段期間全港雲對地閃電逾1,000次,其中新界東最多,達568次,比排第2位的大嶼山248次,多逾1倍!
從西貢大網仔西行至平頓,在山頂附近有一巨石,名為「雷打石」。顧名思義,這是個雷擊高危點,也印證了天文台及行山專家走低避雷的建議。位處空曠平原,又遇上雷暴,仍要盡快找平原上的較低點。
筆者曾在撑獨木舟時遇上雷暴,但海平面哪來低點?當時我惟有跳下海不再划艇,推艇回岸,期間還要慎防木槳豎起導電;落水不久,我已看到前方山邊被雷擊中,更嗅到燒焦味,危險其實近在咫尺。此外,行山時若看到電纜、電線,它們雖很可能已被截斷電源,但為安全計,還是敬而遠之,與它們保持最少10呎距離為妙,切勿嘗試近距離跨過電纜、電線等,以策萬全。
從「雷打石」這名稱,令我想到本地不少郊遊地名,本身可能已顯示了其特質,甚至其危險性,例如蠔涌、大水坑、洪水橋等,都已令人知道有水,有石澗,甚至有山洪暴發的潛在危險,行山人士必須提高警覺,包括留意一下附近樹枝有沒有連草的泥掛在樹上,因那可能是洪水可及的高度。當然,筆者並不是說淺水灣便水「淺」可欺,總之,暑期行山,遠足郊遊,迎接山水之間的挑戰,大家還宜量力而為,時刻警惕,才不致像泰國足球隊少年般,把原本一件賞心樂事變成了一次驚心動魄的歷險。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港府本年度已錄逾2千億元赤字,有議員指或難符基本法力求收支平衡之規定。你認為當局應如何解決財政問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