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2018
網上消費 理智節制
下周日11月11日是「光棍節」,乃每年網上促銷活動的頭炮。有調查發現,近6成(57%)及近7成(68%)的受訪網購族分別認為,網購容易引致不必要或衝動消費。網購其實只是新時代的購物模式,它可能會為個別人士提供了更大的消費誘因,但最重要的還是正確的消費態度—要有節制。
投資者教育中心今年2月訪問了500名18至54歲的網購族,發現他們平均每月網購3次、平均消費1,227元,27%表示每月會花1,500元或以上進行網購,而最重要的是,逾半受訪者有過度消費的情況,近2成無力清還信用卡欠帳,整體平均欠債達34,000元!
網上購物是購物消費的途徑之一,行為本身並沒有對錯,它有便捷、價錢平、商品種類多而且較容易找到心水貨品等優點。不過,逾半受訪者指會因網購而買了不必要的商品,而3成人更會花了較預算開支多的金錢,而多買了商品的原因是網上商品便宜(近半,48%)和減低或免運費(44%)。從這兩個原因,我們可以假設,貪便宜是導致網購一族多買、超出消費預算而導致負債的主要原因。細心一想,這無疑十分諷刺︰原本想省錢,但最後反而多花了錢,黑色幽默。
今次調查受訪的網購族全是成人,但成人不代表就會懂得節制,消費購物而致負債,正是一個理財警號,需要有財商(Financial Quotient)的知識與智慧,才可抵禦折扣、優惠,「買多件抵一啲」等誘惑,而導致「買多咗」、「使大咗」的情況。
事實上,商家促銷一直都有層出不窮的方法︰「買二送一」、「買A貨品,送B贈品」,多買多送,而網購則還可因減省了實體店的成本,提供較廉宜的商品及服務之外,網購獨有的運費又提供了另一誘因。
從另一角度看,網購或其他電子商貿活動成為21世紀一大趨勢,的確有其原因。網購透過創新科技而在「營銷」、「交易」、「交付」3個過程,讓顧客得到最佳的消費體驗,其中也衍生了不少新興產業、工種與職位,例如網上營銷、數據分析、搜尋引擎、網上支付、物流等。根據貿發局數字,2016年本地電子商貿數字交易總額約2,090億港元,電商賣家(包括所有採用電子平台銷售的商戶)就有3.2萬家,對本地經濟有一定貢獻。
網購是消費大趨勢,尤其是當商品已涵蓋了消費類電子、保健、衣履、美容及個人護理、配飾及眼鏡、食物及飲品等主要消費產品時,大家可能還宜以「節制」這傳統智慧,對抗即將來臨的「1111」、「1212」及聖誕的促銷誘惑。
轉載自: 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