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7/09/2021

何不集中投資最高回報項目?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止凡

    止凡

    草根出身,普通打工仔,並非金融財經界人士,閒時在個人網誌分享有關價值投資及財務自由相關知識,不談投資貼士,不追逐市場,網誌瀏覽量數以百萬計。曾舉辦投資工作坊,接受多個媒體邀請作訪問、講座等,現為財經雜誌專欄作家,曾出版多本財經著作。

    財識兼收

    本欄逢周一更新

  網上看見鍾記的新書發布會,又有機會細聽扎實的投資智慧。其中聽到一個頗重要的論點,或者對不少散戶來說是一個迷思,就是如果投資者早知哪個投資項目回報最高的話,何不把全副身家都放進去呢?

 

  當然,正所謂「有早知、無乞兒」,哪有早知的事呢?這問題並非想指正「倒後鏡」式的立論謬誤。而是作為投資者,既然對某單一投資項目信心十足,預期回報亦相當高,何需還把投資分散進行。

 

  就這個迷思,曾經訪問過blogger好友90後Ricky,他作為一位經常投資英國房地產的價值投資者,突然一注獨贏買Tesla股票。訪問中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考量,大家可以回看影片。今次聽到鍾兄的意見,又對此命題多點了解。

 

  鍾兄把風險與回報一起考慮,而風險代表波幅,這是現今金融專業的定義。就風險(或波幅)來說,不同投資項目有不同高低。簡單來說,股票的風險大於債券,而債券的風險與現金差不多。按這個排位,投資者可按風險承受能力作合適的資產配置。當然除證券外,還有別的投資項目,例如物業、商品等。

 

(片段截圖)

 

  對於風險就是波幅,而波幅越大就代表風險越高,雖然我未必完全認同,但也捉住了一個重點,價格波幅大的投資項目對一些投資者的確有較大影響。鍾兄舉例,1972年股市瘋狂,當年更有一隻股票叫「香港天線」,雖未有任何盈利,但被人熱炒令股價飛天。後來出現股災,恒生指數由千幾點跌到百幾點,大跌九成。

 

  鍾兄借當年情況指出波幅風險問題,若你經歷70年代股災時,只有20多歲,而你長遠看好恒生指數,買入後沒有任何動作,留待到今天,它已升至二萬幾點,加上年年收股息,無論當年買入時是千幾點或是百幾點,今天70多歲的你也回報甚豐。

 

  然而,倘若70年代股災時,你已是一位80歲的老人家呢?經歷了當年的九成跌幅,相信於有生之年也未能等到股價返回「家鄉」,賠上身家,鬱鬱而終。 

 

  記得有位前輩在一家大公司工作,該公司的退休年齡為60歲,到60歲定必要離職。時為2010年左右,當年前輩年紀為58歲,經一番考慮,選擇提早兩年退休。

 

  與前輩交談了解,原來他作這決定時,重點考慮是那份強積金。因為經歷過2008年金融海嘯,眼見自己的強積金跌掉一半。難得2010年市場相對算是風平浪靜,股市回升了不少,還是決定提早退休,取回強積金好了。他擔心若多做兩年,到退休年齡之時再不幸遇上股災,強積金帳面跌幅比起多做兩年的薪金還要多,得不償失。

 

  作為一個個體,自身的年紀的確是一個重要的投資考慮因素。難怪有時中年或老年人會認為90後Ricky的投資取向相當進取,而他卻不以為然。既然年齡是一個重要因素,作為普通散戶,有何方法把它解決呢?

 

  鍾記的新書發布會:https://youtu.be/g7BBdOaakvQ

 

  Ricky訪問:https://youtu.be/l5CAluPV1Fc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風水蔣知識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