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2012
等退休才買iBond!?
近期姊妹們碰面,談得最多的投資話題不是近期的歐債危機或股市,而是政府罕有的一個德政,就是iBond。新一批為數100億港元的iBond,昨日起開始認購了,我有很多姊妹都躍躍欲試呢!
政府在此時推出第二批iBond,整體而言一定受歡迎,理由有三個。首先,去年7月政府發行的第一批iBond,投資者現在帳面已賺近9%(該批債券最新報價是105.7,即原價100元的債券,現在賣105.7元,代表升了5.7%,而早前派發的中期息為3.04%,兩者加起來是8.74%),正所謂珠玉在前,又怎不令人心動呢!
第二,銀行存款息率仍然低至接近零,iBond的息率與通脹掛鈎,雖然近期通脹稍為回落,但政府估計今年通脹率仍高達3.5%,故仍然高出銀行存款一大截。
第三,今時股市風高浪急,就算買了高息股,股價一樣可以跌十幾個巴仙,賺了息都抵不了所蝕的價。
「聽講舊年批iBond有6厘息喎,點解可以咁高息,到底有冇風險呢?」
「買咗iBond之後如果等錢使,可唔可以賣番出去呢?」
「到底iBond有冇隱藏收費呢?係咪派6厘就收足6厘息呢?」以上大致是我相識的姊妹對於iBond的一些疑問。
我沒有做過統計,政府又好像沒有公布過,到底認購iBond的投資者,是男性多還是女性多。總之,我的直覺是,喜歡iBond的投資者,好像真的是女性稍為多一點。無他,整體來說,女性在投資方面都是較為保守的。
好了,對於一些不認識iBond的姊妹,我嘗試簡單介紹一下。所謂的iBond,準確來說是通脹掛鈎債券,因為回報是與通脹率掛鈎,確保債券回報不被通脹蠶食。
香港政府這批iBond,年期3年,半年派息一次,息率以同期的平均通脹率為準則,但最低也會有一厘息,即是就算將來沒有通脹,轉為通縮,持有人都不會蝕底。
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通脹高愈10%,因為是香港政府發的債券,我相信,以香港政府的信貸能力,絕對可以支付10%的利息,所以,風險應該很低。
這批iBond完成認購後,便會在港交所掛牌買賣,形式與股票沒有分別。當然,大家不要期望iBond的交投可以像股票一樣暢旺,但如果妳真的等錢使,不能持有至到期,妳可以透過經紀在二手市場出售。昨日第一批iBond (04208) 便有18手成交。
另外,買賣債券始終不是銀行存款,正常情況下是有一些交易成本的,例如認購費、存倉費及代收利息費等。不過,很多銀行和證券行今次都豁免了大部分費用,故大家收取的息率,基本上是可以全數落袋的。換句話說,如果帳面上妳是收4厘息,實際上也確實可以賺4%回報。
總括來說,我認為iBond絕對是好的投資工具。不過,我想指出一點,理論上,最需要維持自己資金購買力的人士是已退休的人士,因為他們已經沒有收入,也不適宜再冒風險去投資抗通脹。所以,如果有一類投資能夠抵銷通脹是最好不過的。
至於仍然有收入,仍然可以冒一點風險去投資的在職人士,是否需要買iBond,或者撥很多錢去買iBond,其實主要視乎他/她的性格(我在前幾次專欄中已經指出,每個人的投資取向,最終也要看他們的性格),或者專業的說法是,他/她的風險承受能力。
如果妳自問不想冒風險的,就不妨多買一點iBond(如果買到的話),不用等到退休後才買。但如果妳是比較進取的投資者,把資金投入其他回報更高的工具似乎是較明智的!
更正:前期「回報率必須考慮時間因素」一文中,一筆過滾存15年的IRR應為4.28%,而非4.9%,特此更正,多謝讀者Raymond的電郵。
作者電郵: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