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09/07/2013

揭開內地理財產品的面紗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唐德玲

    唐德玲

    古人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但作為一位從事理財策劃十多年的職業女性,我想補充一點:「女子愛財,投資有道」。女性對金錢的觀念和觸覺,肯定跟男性不同,這一點從我和我的客戶中便可見一斑。

     

    女子愛財

    隔周更新

  姊妹們,我在不同的場合和專欄都提過,人民幣是近年最佳的一種保守投資工具,而要分享人民幣的升浪,最基本的動作當然是開立人民幣戶口。

 

  我想,大部分對人民幣有興趣或有需要(消費為主?)的姊妹都會在香港的銀行開立人民幣戶口,但香港銀行的人民幣戶口,利息一向比內地銀行低(近期因為銀行吸納了人民幣之後開始有出路,所以願意加一點利息去搶人民幣存款),故有部分姊妹可能會同時在內地銀行多開一個戶口。

 

  姊妹們如果有留意新聞,都知道上月中,內地銀行爆發了一場「錢荒」風暴,銀行同業間的拆借息率大幅升高,人民銀行又袖手旁觀,令到很多銀行都要四處「撲水」。

 

  銀行「撲水」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調高理財產品的利率,因此,早前我收到的「推銷短訊」就提到,1個月期左右的理財產品,年度化息率已調高至6厘左右。

 

  現時內地銀行的3個月定期存款息率只不過2.85%,而6個月也不過3.05%(根據內地中國工商銀行的網頁資料)。因此,大家不禁會問,如果那些理財產品都像存款那樣安全,那為甚麼我要存款,買這些理財產品豈不是更好?

 

  這些理財產品一般分為保本和非保本兩類。心水清的姊妹應該會想到,保本的理財產品,利息當然會低一點,而非保本的就會高一點。我記得,當時我在內地開了人民幣戶口之後,有位客戶經理向我推介這些理財產品。我反問他,到底理財產品背後是甚麼,有沒有風險,尤其是不保本那種?

 

  我記得他是這樣回答的:「這些產品背後都是一些低風險的債務,雖然有些產品名義上是不保本,但實際上跟保本產品沒有分別!」我相信,大部分客戶經理都只可以給妳這樣的答案。

 

  到底這些高息理財產品背後是甚麼東西呢?

 

  我手上收到的產品資料有以下說明:「組合類理財產品投資於市場信用等級較高的債券,貨幣市場工具、同業資產、符合監管機構的信託計劃和資產受益權(非股權類、房地產、PE類、信託受益權類)以及其他資產。」

 

  另外,她們還提供了各項資產的比例,但卻是很含糊的,例如現金0-20%,貨幣市場工具0-30%、債券資產0-20%,信託計劃、資產受益權等其他資產0-90%。明顯地,這樣的一個分配比例完全不合邏輯。

 

  其實,正如宣傳資料顯示,所謂的高息理財產品,背後確實是一籃子的定息產品或債務,風險高低視乎不同的配搭和比例。

 

  我的理解是,內地銀行從事了不同形式的借貸活動後,例如同業拆借、信託貸款、委託債權、承兌滙票、信用證及應收帳款等等,她們會將部分債務工具,再跟其他現金或較穩健的資產捆綁在一起,售予一般的投資者,一來可以賺取中間的差價,二來可以將風險轉嫁出去。

 

  保證部分佔多的,會包裝為保本理財產品,保證部分較低的,就包裝為非保本的理財產品。前者會給較低的利息,而後者財給較高的利息。但一般來說,這些產品的年期都很短,一般為兩個月至半年不等,而且,入場的門檻也不高,一般為1-5萬元人民幣(下同)左右,但有些也會高至50萬元。

 

  如此看來,這些理財產品的風險高不高呢?我們應該投資投資嗎?下次再續。

 

  作者電郵:tong_lydia223@yahoo.com.au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夏日中暑高風險!即睇中暑迷思+預防措施!► 立即了解

我要回應

放大顯示
風水蔣知識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