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07/12/2012

以博弈論分析香港樓市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汪敦敬

    汪敦敬

    汪敦敬先生從事地產代理業30年以上,創辦祥益地產,認為中小企不要模仿大公司的經營方針,應發展屬於自己獨有的策略去開發藍海市場。

    撰寫樓市評論文章20多年,於2009年金融海嘯後認為市場會出現新的秩序及邏輯,主力撰寫有關新常態(new normal)文章,更強調在機會成本的法則下「買不買樓也充滿風險」甚至「不買樓的風險更大」!

    近年汪氏提倡「平民財技」,認為在波譎雲詭的世道中一般市民也應該講究理財的技術,故撰寫普羅大眾也能掌握的財技分享。

    汪敦敬經營企業的格言是「上善若水」,認為營商要「追求增值不求奪財」,祥益地產高度參與社區公益及慈善活動,融為一體!


    樓市點評

    本欄隔周更新

  在次按、金融海嘯及量化貨幣的年代來臨,環球金融市場進入了新常態,香港的樓市近年也變得波譎雲詭,人們都疑惑著,本文筆者想用博弈論去討論香港樓市,希望能探討出一些變遷的基因,大家分享一下。

 

  常言道,自由經濟是資本社會的支柱,其實自由經濟並非純自由運作的,究竟這無形之手是甚麼?

 

  從博弈論的角度來說,自由經濟其實是透過在公平的環境上互相競爭而令商人們進入『囚犯困境』,透過互相競爭令價格不斷下跌,同一產品在角力下愈鬥愈平自然走向零利潤了,最後商人要有盈利,便要生產新的產品,新產品的差異就可逃過價格戰的厄運,直至市場跟風出現類似產品為止,這市場機制是對消費者是最有利的!

 

  而社會也變得更美好,價格平,而更好的產品也因此不斷推陳出新,但這種運作的關鍵是資訊,正因為競爭者之間的資訊不明朗,大家也不知道其他競爭者的底牌,就算知道也不敢信,因為人性是互不信任甚至是互相出賣的關係,要贏相若產品的對手只有出最平的價錢,因此市場才會有價格戰!所以在很多國家合謀定價被認為是反競爭或者壟斷行為,是因為當競爭者之間的資訊清楚,競爭者之間的博弈就完結,共識也容易達成了,消費者的優勢也逆轉。

 

  博奕論中的『囚犯困境』正是以兩個被捕的犯人,因為被困在兩個空間中,在資訊隔絕下,因為人性的互相不信任及出賣本質,所以也沒有去選擇只要齊心就有最佳結果的方案,而選擇了出賣對手但自己不會損失最大的方案。

 

  如果以上說的是對的話,我們就可以理解到近年的情況多一點了。

 

  當市場規則甚至法例,透過不斷的實踐後,其中的漏洞便水落石出了,這清楚的資訊引來了商人的共識,於是「囚犯們」便會共同作出合作性的行為,於是包括價格戰及出產更佳產品的競爭行為就會減弱及消失,這樣損失的就大可能是小市民了!而香港地產市場近年惹人詬病的實用問題,正正是一個好例子,消費者就是在模糊概念中受害,也因此,政府統一實用面積,是針對資訊清楚這重點上解決。

 

  所以,政府有責任令市場存在競爭局面,不斷出新法例堵塞漏洞只是其中一個方法,確定市場存在足夠競爭者,並令市場在足夠競爭者帶來的差異化下運作,亦是確保市場有競爭力的方法。近年的澳門就是一個例子,賭業在增加競爭者下更昌盛,最重要是市民得益更大;另外,政府確保中小企業有足夠的資源,令到他們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並同時產生差異化,這才可以令到市場有足夠競爭,如果香港政府有這個概念,將部份地皮由自己做莊,並定下主題後再切細給小型發展商發展的話,一樣是可以對消費者及市民更加有利的。

 

  至於香港樓價高企的問題,在博弈論來說市場並不存在不正常的價錢的,因為在買家來說,覺得不公平怎會買?相反業主覺得不公平亦不會賣?所以成交的其實就是公平。政府管制樓市是分配利益和機會的問題,背後隱藏的其實就是貧富懸殊問題,是有資產者和無資產者的矛盾。

 

  更重要的是,就算覺得貴,買家入市是因為「買比不買更好」!為何會買比不買好?『買樓恐懼症』是因為貨幣貶值而來,群眾要買樓保值是被迫的。所以政府是不應該用打壓和限制的方式去面對這些群眾的,將國際的貧富懸殊矛盾加劇,這正是美國貨幣政策邪惡之處啊。

 

  解決樓市問題,其實要同時解決股票市場的問題,當股票市場的混亂令當中投資者不斷損手的時候,資金自然會湧向地產市場,要徹底解決樓市問題,其實要重建股市。政府當然要盡量利用市場去產生健康的運作,但當市場完全乏力的時候,政府便應該扮演莊家地位去產生一些保障到市民的產品,政府擁有的資產多的是,居屋的未補地價部份價值以千億計、及大量的發展計劃為何不可證劵化讓市民去投資?不少『生地』地皮其實為何不可證劵化成為股票給白表人士及草根優先認購?

 

  鈔票如洪水愈來愈多,唯『貨』可疏導!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膺「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四大獎項► 查看詳情

我要回應6

版主留言

我要回應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汪敦敬(作者)發表於 2012-12-22 01:09 PM
  • #7
  • 回覆 #4 大細路


    多謝你的留言!

    很好!聽到意見十分技癢!但未見你的具體觀點,願聽其詳!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汪敦敬(作者)發表於 2012-12-22 01:09 PM
  • #6
  • 回覆 #3 scl


    多謝你的持續支持!

    高見!香港人是應該多思考和討論,在愈辯愈明下,尋找更實際的方向。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汪敦敬(作者)發表於 2012-12-22 01:08 PM
  • #5
  • 回覆 #2 Lingling168


    多謝你的留言!

    你的說法我當然同意,但眾多原因中,那個原因最大影響,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和體會。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大細路發表於 2012-12-11 03:11 PM
  • #4
  • 見到囚犯困境就知用錯例子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scl發表於 2012-12-10 11:46 AM
  • #3
  • 唯『貨』可疏導~正確!要政府好好查討土地政策才可以增加房屋供應.

    1.丁屋佔用土地之問題
    2.舊樓重建
    3.工廈更改用途
    4.公營與私營房屋比例,私營房屋設計是否實用不浪費土地資源(工作台及會所設施是否必需?)

    望政府有關部門實際思量當中關鍵問題,才可解此局面.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Lingling168發表於 2012-12-7 01:27 PM
  • #2
  • 同意香港有很多投資者由於没有渠道去選擇其他投資產品所以才去買樓, 作者認為部份原因是現市股票市場波盪, 因而所有資金流向樓市, 但我認為更多原因是所有人都感到樓市只升不跌, 所以連不需要買樓的人也寧願借錢去買樓, 這才是樓市上升的最大原因.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